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 秦汉门客--中国知识分子奴颜的起源
  • 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 重审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 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及根源
  • 毛泽东品题曾国藩
  • 全球视野下的晚明社会
  • 甲申年话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 顾炎武与徐乾学
  • 阿房宫成未成?烧没烧?
  • 最新热门    
     
    充满喧哗的“炒古”中媒体丢失了什么?

    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的绪言中也写到“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赢得人们良好信任的基础。应该不惜一切努力保证新闻的准确、没有偏见、平衡表达各方意见。而在刚刚发生的闹剧中,部分新闻媒体不仅没有加强调查研究,报实情、讲真话,还弄虚作假,自己想当然地对考古发现进行拔高;甚至不负责任地妄下结论,诱导专家发言。对考古新闻采取“散布——澄清——再散布——再澄清”不健康的“操作模式”。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利益驱动下置职业操守于不顾。

      2003年第八期的《青年记者》中发表了《考古新闻热的喜与忧》,文中指出指出了当前考古报道中存在的误区和隐忧——“虚张声势、过分渲染;玩弄寻宝的噱头;动辄‘惊现’,小题大做,混淆视听;妄下结论”。的确,随着近年来,考古由冷门演变成关注的焦点,它们已经让现在的考古新闻成为“简单的寻珍觅宝和媚俗的时尚表演”,玩弄了群众的知情权,同时又对考古工作和媒体自身造成双重损害。

      闹剧已然落幕,我们的所作所为,没有对前人的历史负责,也给后人留下了讪笑的把柄。而这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我衷心地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

        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

        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