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充满喧哗的“炒古”中媒体丢失了什么?
  • 秦汉门客--中国知识分子奴颜的起源
  • 河洛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 重审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 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及根源
  • 毛泽东品题曾国藩
  • 全球视野下的晚明社会
  • 甲申年话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 顾炎武与徐乾学
  • 阿房宫成未成?烧没烧?
  • 最新热门    
     
    顾颉刚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

    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到1930年代对中国古史进行总体思考,以及对中国古史的重新深入研究,都体现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研究范式的新思路。他的《秦汉统一的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象》、《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以及《五德终始说下的-与历史》等一系列关于古史的论著,为人们拓展了从思想观念、传说演变的角度深入考察和研究古史的新视角、新领域,开了中国现代史学史上思想观念、学术发展演变史研究的先河。 

      其次,“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是顾颉刚运用进化史观考察记载中的中国古史得出的结论,是现代史学的产物,也是其一生研究古史的核心观点。“层累观”所包含的历史认识论的意义在顾颉刚的古史研究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别了记载的历史与客观的历史,使他敢于对古书记载的古史进行质疑。他认识到文献记载的古史受时代和人为的影响和限制,很容易掺杂记载者本人的感情、习俗文化和道德评判标准等主观因素。所以,他指出:“从古书上直接整理出古史迹来”不是“稳妥的办法”;“相信经书是信史,拿经书上的话做标准,合的为真,否则为伪”,更不足取。这类认识在今天已成常识,在当时却难能可贵。二是在此基础上把研究的重心从探讨客观的古史究竟如何转到研究文献记载中古史的传说、演变的经历之上,即进一步去考察客观的古史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中是如何演进变化的。他认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虽是求真,但“求真”条件不充分时,不能“强立一尊”或“强求一真”,主张“不立一真,惟穷流变”。这种历史认识论上的洞见至今仍有价值。 

      再次,顾颉刚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体现了现代史学重科学重证据的特点。他对旧古史系统的大胆质疑适应了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需要,因而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但从他的研究实践来看,这种轰动的社会效应并非他刻意所求。他质疑旧的古史系统是因为它缺乏充分的史料证据。当一些人提出请他建立一套新的古史系统,他不敢应承,理由同样是由于感到史料和证据缺乏。可见,他的古史研究是严谨的,不是迎合形势需要的应景之作。在研究中他力求保持没有证据和史料宁可阙疑也不随意下结论的态度,这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研究方法上,顾颉刚还率先运用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拓宽古史研究的思路。这充分体现了现代史学利用多种学科辅助历史研究的特点。他把民俗学、地理学、地质学,以及传说、故事、戏剧等研究引入古史研究,从而得到许多新的见解和认识。他说,他注意对“古史传说经历”的研究就是受民俗学研究故事方法的启发。 

      在20世纪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顾颉刚是现代史学建设阵营中观念更新、研究实践创新的一位学者。尽管他的古史研究有这样那样的局限,但其指导思想、整体思路、研究态度和方法都明显地区别于传统史学,在中国史学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现代史学“典范”的意义,其开新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