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充满喧哗的“炒古”中媒体丢失了什么?
  • 顾颉刚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
  • 生活是治史者的教科书
  • 重审梁启超的启蒙思想
  • 美国东北亚政策的演变及根源
  • 毛泽东品题曾国藩
  • 全球视野下的晚明社会
  • 甲申年话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 顾炎武与徐乾学
  • 阿房宫成未成?烧没烧?
  • 最新热门    
     
    王莽何以改革州制

    ……及前哀皇帝建平二年六月甲子下诏书,更为太初元将元年,案其本事,甘忠可、夏贺良谶书藏兰台。臣莽以为元将元年者,大将改元之文也,于今信矣。’”(《汉书·王莽传》) 

      其次,王莽利用了“五德终始”的理论。哀帝杀夏贺良,即是宣告刘氏想自身“再受命”以延续汉祚企图的失败,因此社会上广为流传“一姓不得再受命”的谶语(《后汉书·公孙述传》),表现出否定刘氏而寄希望于异姓“圣贤”取而代之的愿望。但异姓如此众多,怎么就能轮到王莽来充当这一异姓“圣贤”呢?于是王莽又利用了“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包含“五行相胜”和“五行相生”两种观念。“五行相胜”即金胜木、火胜金、水胜火、土胜水、木胜土,终而复始,“圣王”各应其德而王,依次为居其下一德之“圣王”所胜而代之。这成为武力夺取政权的“革命”说的根据,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等。“五行相生”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终而复始,“圣王”各应其德而王,又依次禅让于其德所生下一德之“圣王”。这成为和平转让政权的“禅让”说的根据,如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等。王莽即希望通过禅让的方式代汉,于是极力鼓吹“五行相生”的理论,这在王莽夺取政权后曾有充分的暴露。始建国元年,王莽“班符命四十二篇于天下……总而说之曰:‘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故新室之兴也,德祥发于汉三七九世之后……火德销尽,土德当代,皇天眷然,去汉与新’”(《汉书·王莽传》)。王莽利用“五行相生”的理论,并依此排列自上古以来历代帝王的更替,建立起符合他自己需要的古史系统。王莽要利用“五行相生”的“火生土”条,来证明“莽代汉”的合理性,就必须证明两点:其一“汉为火德”;其二“莽为土德”。他利用自汉中期以来“汉为尧后”的传说,因为尧是火德,而汉是尧的后代,故也是火德。王莽努力使汉与尧发生紧密的联系,汉的制度尽可能仿效尧的制度。正因如此,他强烈要求仿照尧时的州制,将州数确定为十二。其实,《尧典》上并没有十二州的具体名称和划分,故王莽“谨以经义正十二州名分界”有极大的牵强附会性,其真实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地使汉与尧发生联系,再用它来证明“汉为尧后”,也为火德,为自己是土德受禅于火德的汉创造前提条件。接着王莽就证明自己有土德之瑞。舜为土德,王莽只要证明自己为舜之后代,就可以证明自己也为土德。因此,王莽曾多次标榜自己为舜后,如居摄三年王莽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虞帝即虞舜。又如,始建国元年,王莽强调“惟王氏,虞帝之后也,出自帝喾;刘氏尧之后也,出自颛顼。”又说:“予之皇始祖考虞帝受禅于唐。汉世初祖唐帝。世有传国之象。”颜师古注曰:“尧传舜,汉传莽,自以舜后,故言有传国之象。”(《汉书·王莽传》)王莽既证明了汉为尧后,有火德之瑞,又证明了他王莽为舜后,有土德之瑞,那么“火生土”,就应“莽代汉”,如同尧之禅位于舜,既有理论可循,又有历史凭借。 

      由此观之,平帝元始五年的州制改革,表面上看似不足称道,然而在这表象后面,却深藏玄机。王莽巧妙地利用了西汉中后期经学制造的种种理论,迎合时势,言必称尧舜,事必循儒术,实则断章取义,为己篡权所用。《汉书·王莽传》称“莽诵六经以文奸言”,确为的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