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明朝为何实行海禁的真相
  •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 李贽思想研究的深化
  • 《四库全书》,文化专制时代的大阴谋
  • 明代秀才众生相
  • 以天文学手段研究上古史
  • 考证历史需严谨
  • 齐桓公的成功秘诀
  • 1405,郑和下西洋留下的谜团
  • “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对话论”质疑
  • 最新热门    
     
    对科举缺乏尊重是民族的悲哀

    厦门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刘海峰


      被妖魔化的科举

      自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四日(1905年9月2日),清朝政府发表上谕宣布停废科举,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一百年来,中国人对科举的看法多数是否定的,在有的人眼中,科举甚至成为罪大恶极的东西。由于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许多人对科举的认识遵行这样的逻辑:因为科举制很坏,所以才会被废除;因为科举制被废,所以科举制肯定很坏。然而,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在科举制百年祭的当口,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科举的是非功过。

      科举取士利弊兼具,且影响重大而复杂,向来是传统社会关注和议论的热点问题,赞美者与批评者都很多。但现代人在对待科举的态度上,存在着一种简单片面地划分历史人物进步与否的办法,凡是批评科举的则说明其进步而受到肯定,若说科举好话则属于落后人物。同一个人的不同言论若是反科举的,则是进步的、有见识的,若是肯定科举的言论,则属于落后的、没有批判精神的。而且多数论著往往有意无意中省略肯定科举的人物和言论。这已形成了简单化的科举制评价套路,或者说一种八股式的评价模式。其中部分原因是受清末废科举时过激言论的影响,而清末士人批判科举却有以偏概全之嫌。

      科举是自由竞争的取才工具

      其实,不是科举本身太坏,而是人们对科举的印象太坏。不是科举制度太坏,而是人们对其了解太少而误解太多。经过一百年来的宣传灌输,人们对科举的坏印象已根深蒂固,并大大偏离了科举制本身,与历史实际产生了相当的距离和偏差。现在,这种偏差已经到了应该加以矫正的时候了。

      例如,过去常说科举制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