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明朝为何实行海禁的真相
  •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 李贽思想研究的深化
  • 《四库全书》,文化专制时代的大阴谋
  • 明代秀才众生相
  • 对科举缺乏尊重是民族的悲哀
  • 原生态民歌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
  • 杜甫之死
  • 中国文明有历史吗?中国史研究在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从西方历史观念变迁的角度考察
  • “神话”/“历史”的对立与整合 一种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理解
  • 最新热门    
     
    宋钱境外流通浅薄研究之一--谈宋钱在辽朝的流通(4)

    ),就是规定科举考试由原来的一年一次转变为三年一次,而根据《辽史》科举考试周期的记载,在辽道宗大安年间到辽朝灭亡,辽的科举考试大体也改为三年一次,这决不是偶然,而是辽朝学习宋朝科举的结果。
        再如经过学者的研究,辽朝的行政区设置不是《辽史》所说的有“道”一级行政建制,而是和宋朝一样有“路”的建制,只不过宋朝的路由安抚使 转运使 提点刑狱 提举常平构成,而辽朝的路只单纯有理财的职能,“路”只有宋朝有,辽学习也只能从宋朝学习。(5)
        宋朝为了文化繁荣,建立了馆阁学士制度,辽朝也要学“辽人嗜学中国。先朝建天章 龙图阁,以藏祖宗制作,置待制 学士,以宠儒官。辽亦立乾文阁,置待制 学士,以命其臣。”(6)
        甚至在城市制度上也学习宋朝,经过考古挖掘表明,辽朝中京“可知辽代中期建设的中京城,是完全模仿北宋汴京开封城的制度。”(7)
        如果大家奇怪辽朝是怎么学习的,其实这并不难回答,答案是------使臣,每年都有大批使节来往于宋辽两国,他们不仅担负礼聘往来的使命,而且要了解对方的-军事动态,辽文献不讳言这一点,如贾师训充“南朝正旦国信副使”“比还,密侦宋人军国事宜,具**闻。上(辽道宗)阅之,不释手者数日。”(8),使臣不过是间谍更为安全的外衣而已。
        总之“宋朝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大势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和领头作用”主要不是表现在军事征服上,而是表现在-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无论辽 金还是西夏“都对宋朝所代表的先进-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自觉不自觉地表示出认同,追随,仿效和移植。”(9)
        写到这里,又有喜又有忧,喜的是向大家许诺的三篇帖子终于全部完成,可以松一口气。忧的是这篇帖子是我从来没有进行哪怕浅薄的研究的区域,对于经济学,本人是一窍不通。对于宋史,只是读了几本书而已,谈不上研究。同研究宋史的研究辽金史只是增添几本文献相比,辽金史的爱好者稿宋史显然是困难很大。比如汪圣铎先生在《两宋货币史》中,已经对宋钱外流有了详尽的研究,并分析了具体原因,不知道我这个辽朝学习宋朝的因素是否是画蛇添足还是狗尾续貂?本人诚恳地希望得到宋史和学经济学的朋友的批评和指教。如果大家认为这篇还可以将就,那么本人想继续写西夏和金朝的内容。如果太差就算了,辽史毕竟是本人最熟悉的断代史,它如此,其他的岂不更差,贻笑大方?谢谢大家。

        (1)[宋]苏轼《东坡应诏集》卷五《策断》
        (2)[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六六《华夷鲁卫信录总序》
        (3)[元]伪托宋叶隆礼《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
        (4)《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
        (5)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的“道”“路”问题探研》,《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6)[宋]朱彧《萍州可谈》卷二
        (7)《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页78
        (8)向南《辽代石刻文编》页478-479
        (9)卢云国《试论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7辑
        参考文献:《辽史》《宋史》《资治通鉴》《契丹国志》《辽代石刻文编》
        书目:《经史说略》《金朝军制》《凝意斋集》 《临潢集》《辽金农业地理》《契丹货币经济史》《辽史稿》《两宋货币史》《辽金西夏史》《辽夏金经济史》《辽代政权机构史稿》
        论文:《契丹建国与回鹘文化》,《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四期
        《辽朝州县制度的“道”“路”问题探研》,《中国史研究》2003年第2期
        《试论十至十三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中华文史论丛》总第87辑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