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齐鲁为先秦最高文化区的历史考察
  • 岳飞“金沙寺壁题记”问题及其研究
  •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
  • 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历史价值
  • 展望考古学的前景
  • 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
  • 乾嘉学派研究与乾嘉学术文献整理
  •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若干问题
  • 唐代胡汉文化关系再认识
  • 李约瑟对中国文明的早期认识
  • 最新热门    
     
    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服中国人民的意志,不可能打垮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日本之所以最终失败而中国之所以最后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烈现实,中国军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与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又一次谱写出可歌可泣的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 

      

    痛恨日寇、鄙视汉奸的坚定立场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同胞就表示:“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这不只是某个人的豪言壮语,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它表现了全民族在民族危机面前同仇敌忾、与日寇血战到底的坚定立场。从日本关东军的铁蹄踏入沈阳那天起,东北人民就自发地拿起土炮洋枪,掀起汹涌澎湃的反侵略斗争。此后14年中,从沈阳到喜峰口,从芦沟桥到上海,从徐州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从正面战场到敌后游击战,中国人民同强大的敌人进行了生死搏斗,无数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动人的乐章。 

      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中华儿女一向盛赞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鄙视认贼作父、引狼入室的汉奸、卖国贼。爱国是大忠,卖国是巨奸。“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便充分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民族败类的唾弃。在抗日战争中,不甘做亡国虏的中华儿女同极少数民族败类、汉奸、卖国贼同样进行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使王克敏、殷汝耕、汪精卫、周佛海等一小撮丧失民族气节、卖身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汉奸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天网恢恢,日月昭昭,汪精卫等极少数汉奸卖国贼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犹如过街老鼠,惶恐度日,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 

      
    顽强奋战、血战到底的坚强意志


      长期以来,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显示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坚强意志。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坚不可摧的民族意志,坚持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洗雪了百年国耻,振奋了民族精神。这正如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1937年9月,八路军在协助第二战区守卫晋北长城线防线时,取得平型关伏击战大捷,毙敌1000余人,有力打击了日寇的猖狂气焰,首次打破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和士气。在台儿庄战役中,日军恃其装备先进,炮火猛烈,不断发起冲击,但中国守军顽强奋战,以伤亡近两万人的代价,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对台儿庄的进攻,歼敌一万余人,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还应英国政府的请求,派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协同作战。在1942年的入缅作战中,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正是因为中国军民的顽强奋战,牵制住日军主力,才使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大大减轻,并对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不怕牺牲、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尽忠报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每当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这种传统就激励着热血男儿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在抗日战争中,更是涌现出许许多多执干戈以卫社稷、“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的民族英烈。 

      七七事变发生后,参加过长城抗战的抗日名将佟麟阁表示:“衅将不免,吾辈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唯一死报国。”在芦沟桥抗战中,他腿部中弹,部下劝他稍退裹伤,但他说“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带伤坚持战斗,旋被敌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在太原会战中壮烈牺牲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原在大后方学习,战事爆发,他主动请求上前线,行前即抱定牺牲之决心,在战斗中率部奋勇抵抗,牺牲时年仅39岁。他在战地写给妻子的遗嘱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能成功即成仁。”在八年抗战中,像这样的事例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


      自古以来,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中华儿女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就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民族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这种崇高民族气节的生动写照。在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是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以及广大的爱国民众,都没有退缩,没有偷生,而是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着民族国家的尊严,表现出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民族气节。 

      在正面战场,绝大多数中国将士们都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在淞沪会战中,守卫宝山的姚子青营与数倍于我的敌军拼死战斗,全部壮烈殉国。在台儿庄战役中,腾县守军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以下全体阵亡。在襄东战役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赴前线指挥,身被六处重创,仍振臂高呼杀敌。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心里都平安。”在敌后战场,无数人民军队的优秀儿女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赵一曼在日寇面前,坚强不屈,英勇就义。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在抗击敌人到最后一刻时,不甘被俘受辱,投江而死。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弹尽粮绝,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八路军班长马宝玉等五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将日军吸引在狼牙山顶峰之下,战斗到最后纵身跳下悬崖。即使是中国的普通民众,在对敌斗争中也表现出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如冀中敌后深南县王家铺村,在一次敌人“扫荡”中,日军抓了20多名村民,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隐蔽处。但他们宁死不屈,守口如瓶。敌人一连杀掉14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吐露真情。凡此等等,无不表现出中华儿女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 

      
    一致对外、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每当出现外敌入侵时,中华儿女都能够万众一心,共御外侮。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凝聚力又得到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整个民族都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当时在中国大地上,不仅有几百万军队在同日本侵略军拼死厮杀,而且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处处都涌动着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一首《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打击日寇、早日收复家园的强烈愿望;一首《满江红》唱出了全国人民痛恨日寇、志灭日寇的决心;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把所有中华儿女都团结到一起来,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中华民族新的长城。早在1935年8月,中国-党发表《八一宣言》,就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坚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国-党积极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倡导国共合作,并主张全面抗战。七七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曾经血战十年的国共两党终于以民族大义为重,共捐前嫌,化干戈为玉帛,共纾国难。在抗日战争中,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以外,绝大多数中华儿女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民族种族,不分性别年龄,不分文化程度,不分宗教信仰,都团结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共同为国家民族的生存而战,从而形成了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格局,使敌寇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民族精神既有稳定性,又有时代性。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有了新的发展。毛泽东曾根据全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党抗日救亡的伟大实践,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作了一个方向、三种精神的高度概括。一个方向,就是鲁迅所代表的方向。“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三种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坚决反帝反封建的愚公移山精神。而归结到一点,就是抗战精神。
     文章评论信息:
    请您打分: 优秀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