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百年接力留学潮
  • 如何评价晚年康有为
  • 关羽的一生及其评价
  • 历史人物评价应遵从多民族国家原则
  • 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戊戌维新百年祭
  • 汉口模式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 创新史书体裁 体现时代精神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学术座谈会综述
  • 前后七子文学运动与明中晚期社会转型
  • 近年来清代政治史研究述评
  • 论史学的求真与经世
  • 最新热门    
     
    从专制说到告讦

    王学泰


        “容忍”的反面是“专制”(指心态上的专断)。专制大约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可能也是从生物的生存自卫机能引申出来的(人往往偏重于肯定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谁不想颐指气使,个人专断独行呢?《聊斋志异·马介甫》中写了一个常常被老婆随意鞭挞、见了老婆就发抖的杨万石。连这等角色,吃了“丈夫再造丸”以后,也还想专制于阃内呢?(可惜,当他牛刀小试时,马上被老婆打得落花流水。)何况那些智商高、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人士呢?
        以前我所在的单位的领导倡言民主,反对专制。他也是通过群众每人一票选上去的。有一次,他大发感慨说:“民主真费事!”理性上知道民主是好事,但运作起来觉得“费事”。没有说出口的是:专制方便、一个人说了算省事。这是从人性角度立论,事实上,并非谁想专制就能专制的,关键上看你是否有专制的能力。从日常的小事上说,看这位想专制的人在体力智力上是否合格。《聊斋》中的杨某,天生性格疲软,只能匍匐在老婆的专制之下;在社会和国家的大事上,则看集权还是分权,权力分散,互相制约,便搞不成绝对专制。这样,事情可以办得更好些,更重要的是给社会上的其他成员保留行使自己权利的空间。分权如果成为了社会定势、人们习惯了它,容忍就可能成为社会风气。而集权制度下专断就是人们习惯和风气。统治者为了实现它,还要依赖许多制度化的东西,“告密”也是其中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