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略论中国古代治贪立法
  •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化传统
  • 夏侯胜与汉武帝“庙乐”之争
  •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 兼论武汉早期现代化
  • 泉州港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泉州港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两汉兵学的发展及其特色
  • 清末新政与民变浅谈
  • 元代海上贸易的繁荣
  • 徐淮道家文化的形成及其在汉代的传播
  • 今天为什么要纂修大型清史
  • 最新热门    
     
    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

    周文玖


        新中国的历史学已经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它在新世纪如何发展,这应是广大史学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不久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新中国史学的成就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史学工作者近百人就围绕新中国史学的成就和未来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学者基本同意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文革”前十七年、“文革”十年及改革开放以来。大家一致认为,五十多年来,尽管历史学的发展也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从全局看,成就还是巨大的,无论在成果数量、史料整理和出版方面,还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问题上,抑或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新的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都是20世纪前半期不能比拟的。 

        何兹全谈到历史研究与理论指导问题。他认为,过去傅斯年说的“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的话,也对也不对。若从历史研究必须重视史料的角度理解,这是对的;若说历史观、史学理论在历史研究中不起作用,就不对了。傅先生本人就有自己的理论,不然,为什么同一条史料,如《论语》上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两千年来虽有不少人作出了自己的解释,而直到傅斯年的《周东封与殷遗民》里才出了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