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木兰·花黄·卧女枕 |
 |
|
|
朱枫
花木兰是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的文学故事人物。写的是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十年而归不愿接受朝廷的封赏,乐于回乡为民,恢复女子面貌的故事。诗在写到木兰回家时有这样的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诗中所说的“花黄”是什么东西呢? 花黄,有人解释为额黄,我认为是不妥的。花黄和额黄同是古代妇女脸部妆饰名,但二者是有区别的。 额黄是南北朝至唐时妇女额头上的妆饰,当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亦称“额山”。唐时又有一种专蘸鸦*的,称为“鸦黄”。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唐李商隐《蝶》诗:“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唐温庭筠《照影曲》:“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频。”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禅袖太憨生。” 花黄也称花子,是古代妇女脸部的装饰品。它是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蜻蜒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因所贴部位及饰物质、色状不同,又有“折枝花子”、“花油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