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关于包公的人类学思考
  •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
  • 晚明风俗变异与民间消费观念的更新
  • 认识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 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
  • 创业与守成·论西汉“文景之治”
  • 清前期文化的时代特征
  • 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考察
  • 我看王莽
  • 唐末食人考
  • 最新热门    
     
    谈李贽之死

    李德平


      明万历30年(1602年),囚居在北京皇城监狱里的启蒙思想家李贽,在吩咐狱卒为他剃发之后,取剃刀自割喉咙,流血倒地。气息奄奄之际,狱卒问他“痛否”,李贽以指蘸血在地上写到:“不痛。”狱卒又问:“为何*呢?”李贽又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次日夜子时,李贽在春寒料峭的皇城监狱里血尽气绝,与世长辞。 

      其实,李贽在数年前就为自己选定了“荣死诏狱”的最后归宿,并称这是“天下第一等好死”。那时他在山西上党刘东星家中躲避当局的迫害,曾对前来问学的汪本钶透露了自己对“最后一著”的这一打算,并不无欣慰地说:“到那时名满天下,快活,快活!”只不过,李贽之死并没有像他曾希望的那样,如“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般的快捷便当,而是在生命最后的血路泥泞中一步步走向炼狱之门的。 

      李贽是当今学术界公认的晚明启蒙思潮的旗帜。对他的死,人们无不认定是由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迫害。不错,李贽是死在皇城监狱里,是万历皇帝亲自下令把他逮捕究治的。从这一角度看,李贽无疑是封建统治者消灭异端思想家的又一典例。但历史的吊诡常常变成今人的尴尬:李贽明明是以*来“成就此生”的,万历并无欲杀李贽的夺命朱批,大金吾的司法建议也只是“大略止回籍耳”。李贽完全可以回籍终老,甚至可凭退休知府的身份逍遥乡里。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李贽走上了*之路?更令人困惑不解的是,在当时代表社会进步倾向而被称为世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