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慈禧与清末改革
  • “历史”的概念 一个历史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 论“汉家制度”及其历史影响
  • 雍正币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 合纵中国古代地缘*论
  • 朱元璋的集权措施与明中后期的腐败
  • 秦与山东诸国玉文化之比较
  •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 社会性别与西方妇女史研究
  • 最新热门    
     
    清末学术观的变革

    张茂泽


      清末学术观,指1900~1911年间中国学人对学术的总看法。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科学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经过传教士的翻译,洋务派的引进,维新派的宣传,到辛亥时期,西方科学的引进已有相当大的规模。而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人文社会科学的引进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以严复译的《天演论》、《群学肄言》、《法意》、《穆勒名学》等为代表,各种报刊竞相鼓吹,掀起中国思想启蒙运动。清末学术观的变革,只是这一思想启蒙运动的一部分。 

      这场观念变革,大体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批判学界“奴性”,要求学术自由,可以梁启超为代表。1902年梁启超写《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大“破学界之奴性”,反对封建专制,反对专制学术,提出“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有我心思,我理我穷”的激昂口号,认为“思想之自由,真理之所从出也”。他在这里所说的“我”,是思想自由,有理性怀疑精神,又有经验实证精神的人文“我”。严复的“意识我”,王国维的“生活之欲”,章太炎的庄子式“无待”的自由、“齐物”的平等,都可以看成这种人文我在经验认识、形上意志和学术历史上的表现。梁启超批判旧史学,建构“新史学”,研究中西学术思想史,都体现了他对人文我的学术追求。 

      其次,提倡国学,铸造国魂,可以章太炎、邓实、黄节、刘师培等为代表。1905年创刊的《国粹学报》是其主要舆论阵地。他们所说的国学,总的看,指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以及对它们进行专题整理,发扬其优良传统。当时一般人“醉心欧化”,秕糠传统。章太炎等希望通过研究国学,保持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