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慈禧与清末改革
  • “历史”的概念 一个历史本体论的基本问题
  • 论“汉家制度”及其历史影响
  • 雍正币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 合纵中国古代地缘-论
  • 朱元璋的集权措施与明中后期的腐败
  • 秦与山东诸国玉文化之比较
  • 试论明代宦官权力的扩张及其原因
  • 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 社会性别与西方妇女史研究
  • 最新热门    
     
    清末学术观的变革

    传统学术精粹,激励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为更好地学习西方,准备民族心理条件。他们将国学和“君学”、“一姓机关之学术”等封建专制学术严格区别开来,反对后者,提倡前者,又将国学与西方学术结合起来,主张中西“兼合”,反对武断的中西对立或比附。中国现代国学研究能取得成绩,与这种国学观密不可分。 

      其三,介绍科学,提倡实证,以严复为代表。严复是中国第一位系统翻译、介绍西方科学,并自觉运用科学实证精神为武器,批判旧学非科学性的学者。他的翻译,涉及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哲学、-学、逻辑学等方面,他有留学经历,使他成为当时理解西方科学最准确的学者之一。严复认为,西方科学的要害在“即物实测”,经验实证。以此为准,他批判旧学墨守故训,或心成臆造,缺乏清晰的概念界定,总是缺少实证环节,所以“多诬”,无实无用。他还认识到,西方富强的基础在科学。有科学基础,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国民素质才能真正提高,从而才可能实现“修齐治平”理想。而科学的基础,一在归纳法,一在“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他以儒学经典《大学》八条目里的“格物致知”,来理解西方科学的文明地位,同时,又吸收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和经验实证的内容在内。严复翻译西学著作,多用旧观念来表达;理解西方学说,也时用旧学说来比拟。如用“理财学”比附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其目的,恐在于严防数典忘祖之弊。他曾批判洋务运动“中体西用”说,但其学术观却仍是“中体西用”的格局。他一生思想,前后凡三变。但他批旧学而不批判孔孟,倡科学而不全盘西化。民族学术立场,经验实证方法,经验真理的认识,“已轻群重”的观念,都表明他不是所谓的“科学主义者”。 

      其四,要求学术独立,呼唤学术自觉,以王国维为代表。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开拓者,美学的奠基人,历史学的开山祖,文学史、文史批评史的开创人。似乎是他,开始跨出了中国现代学术的第一步。王国维认为,学术的发达,依赖学术的独立。学术独立,指不以学术为手段,而以学术为目的,“为研究而研究”。意思是,不以学术为-、经济、宗教、民族等工具,而以求真理为宗旨。他反复主张,学术与-分开,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政府对学术的践踏,对创新的桎梏。要求青年学生应以学术研究为有神圣价值的理想追求,不应以学术为升官发财的工具。 

      王国维的学术观是一个整体。他认为,学术的基础,是“生活之欲”;而其宗旨,则在于解决宇宙人生根本问题,求得真理性认识;其方法,在于分析与直观结合,中学与西学兼通。他主张,理解古人学说,必须“忠于”古人;同时“博稽”众说,了解世界最进步的学问,尤其要研究“反对诸家”的学说,才可能真正理解一种学说价值,至于历史背景、发展阶段、形而上学基础的探索,也包括在其中。对于学者自身的修养,他也深有感受,认为天才、品德、学问,三者缺一不可;体验到学术修养三重境界,引宋词表示,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摹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学术研究中超越、冷清、牺牲、憔悴、惊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真且美,感人无穷。上述学术观可视为对学术中的人文精神、民族文化精神、实证精神、哲学超越精神四个方面的分别讨论。人文似脑,民族如身,实证落脚于地,哲学超越则指向可能的明天。四者有机一体,成为输入中国传统学术观中的新鲜血液,推动传统学术观及传统学术的整体变革;四者本身又成为传统学术观变革的标志。旧学术观也有人文精神,但多局限于道德,缺乏对理性、自由的关注;也有民族文化立场,但局限于华夷之辨,道统之争,整个民族精神不突出;也有实证精神,但局限于技术层面,包含在经世致用、实学等思潮中,没有形成明确而可操作的方法程序;也有形而上学超越追求,但不专门、纯粹、系统,又缺乏逻辑学的有力支持。对这些不足,王国维等分别吸收并引用西方学术中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实证精神和形上超越精神,改造旧学术观,批判和剔除其中的奴性、虚玄、庸俗、蒙昧等渣滓,丰富近现代工商业文化中的自由、独立、实证、理性、自觉等新内容。 

      这场观念变革的实质,或可概括为传统学术的科学化。但这个“科学”,是广义的,包含了人文社会科学在内。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双重支持下,它不仅批判改造旧学,不做旧学奴隶,也批判吸收西方,不做西方奴隶。 

      清末学术观,没有成为明确的思想体系,这可能和他们对辩证法缺乏了解有关。但这些学术观,是当时学人解决古今中西学术关系这种宏大问题的收获。肯定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他们治学的无畏勇气、豪迈气概,也足令后人景仰。况且从其效果看,正是在这些学术观的指导支持下,清末民初诞生出中国新一代学术大师,间接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学术风貌,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