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管窥俄国历史发展特点
  • 火药爆炸引发世界文明变迁
  • 创新与革新 西方社会勃兴
  • 边缘力量兴起 成吉思汗的挑战
  • 体系崩溃及重建甲申事变前后
  • 也谈清学史思想与思想家
  • 历史学对人之本质的理性反思与精神体验
  • “上海现象”与明清以来江浙地区纺织业的发展
  • 八十年前的中学国文教育之争
  • 北魏平城政权的发展轨迹
  • 最新热门    
     
    史学史研究的社会学取向

    蒋海升


        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因此,史家所研究的过去并非死掉的过去,而是在某种意义上目前依然活着的过去。换句话说:“历史决不是有关死亡的历史,而是有关生活的历史。”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卡尔指出,“历史学家的著作是多么密切地反映出他所工作于其中的那个社会”,以至于可以把她/他们所写的历史看作是“由时间与地点在内的环境塑造成的”。他因而主张,在研究某一时期的史学之前应先研究史家,在研究史家之前,则应先研究时代与历史环境。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王学典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一代人本身有怎样的历史,决定着他们如何理解与把握历史”。这是典型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在史学领域里的延伸。努力把学术史还原为社会史,是这一方法的要义。王学典教授最近推出的《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一书,用自己的研究实践诠释了这一方法,从而展示了这一方法的魅力。

        作者在前言中明确指出,“史学史特别是史学思想史研究的社会学取向不仅是绝对必要的,而且,在理解某些学术史的大关节、大转折时,社会学考察还应处于基础地位”。社会学视野的展拓使得作者对如下重大问题格外关注:“社会转型、时代思潮、重大事件、*冲突、思想论战、历史转折等外在因素,是通过什么渠道和机制内化为史学存在的学术基质的?换言之,史学变迁在多大程度上受制于“制度变迁”?史家通过著述究竟是如何反映他(她)所工作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我们如何才能从史家对遥远社会的描述与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