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至死不悟的梁武帝
  • 早期天主教与明清多元社会文化
  • 太平天国与江南社会散论
  • 陈炯明与辛亥革命(3/3)
  • 陈炯明与辛亥革命(2/3)
  • 陈炯明与辛亥革命(1/3)
  • 历史的可能性辛亥年的张惶
  • 历史决定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 中国十大样板皇帝
  • 我关于史与论的见解
  • 最新热门    
     
    青年孙中山的革命想象——以乙未举事为中心的考察

    李恭忠


      李恭忠(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博士生) 
      
      前言:从一份网上帖子说起 
      
      近日登陆中央研究院史学连线网站的史学论坛,不意发现一份标题为“孙文对近中国……急急急”的帖子:“请问:孙文对近现代的中国有何重大影响……请帮帮忙!!让我度过考试…阿里阿多!!感谢你!!”【1】 初读之下,不胜惊叹:台湾向来尊孙中山为国父,何以现在青年竟对他一无所知?而且言语之间全无半分敬意?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毕竟“一叶知秋”。后来又看到一篇台湾学者的文章说,孙中山思想在台湾被纳入强制性教育体制,但其效果相当令人质疑,“甚至可以说它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文中还引用另一位学者的话:“我觉得当前在台湾,对于孙中山先生思想研究的情形,似乎是越来越没落。”【2】 捧读之余,不禁陷入沉思。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大陆同样存在。方此市场经济勃兴之际,世人(尤其是新一代青年)兴趣思变,对于技术专家、商业英雄的兴趣在增长,对于历史人物的兴趣,却在减退。中国政府领导人几次强调,要加强对青年的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此亦为重要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孙中山这个人物过时了,他的思想没有价值了吗?显然不是,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时代形势的改变、社会心理的变迁,以及*权力的干预等等。但从历史研究本身来看,海峡两岸孙中山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把孙中山教条化、符号化,甚至神化,也是一个值得重视、值得反思的原因。 <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