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呼之欲出话清史
  •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 从《吕氏春秋》看吕不韦思想中的秦国
  •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
  •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钱穆与新史学之离合关系
  • 古史研究期待理论突破
  •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 展望新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趋势
  • 太平天国史研究之我见
  • 最新热门    
     
    历史,给你一个制高点

    因为圣哲之能事,神机之妙旨常用常新,从而超越历史的局限在现代熠熠生辉。人们对历史智慧的情有独锺,还因为人人都有追根溯源的本能。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这对个人是人生的经验,对社会则是社会的经验,从这方面说,人人都有一部自己的历史,人人都离不开社会的历史。因此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历史的情结,正如孩子出世要知道自己的母亲,浪迹天涯的游子难以忘却的是故土情怀,寻根意识、历史意识、家园意识都表现出对历史的依恋。

        这种情结中外古今都一样。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震撼的。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任何现象都不是永恒的;任何现象又都是历史的。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相似社会现象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是时间,永不消失的是后人对千秋功业的缅怀。在这种缅怀中,最使人传诵不已的,是作为文化精萃的智慧言论和行事,那种运筹帷幄的大智大勇,辚轹百代的玉想琼思,解颐醒世的妙喻珠联,都能给人一份明智、巧思和良知。

        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已拉长了我们与传统的距离,然而永不衰竭的历史长流又无处不在地滋润我们的生活。聪明人往往看重悟性,它常以突发灵感的形式,拔通知识网络中的一环,带起一连串事物的沟通,使日常有意无意储存在记忆中的各种零散知识重新排列组合,推出新的认识。那么历史智慧就是激发灵感的酵母和温床。历史知识愈丰厚,散在的知识愈容易结成四通八达的网络,使原本某些模糊的印象明朗化,形成清晰的逻辑。如果把一经感悟到的作为进一步思考的契机,锲而不舍地多方探究,那又何愁不能在见解上高人一筹?因为,历史给了你一个观察的制高点。古人云:“胸中历历著千年,笔下源源赴百川。”是这一境界的最好写照。

        中国人的聪明是举世公认的,不论是世界富豪的排名榜,还是上天的尖端科学人才,华人所占的比例在世界各民族中名列前茅。九十年代初《中国人口报》报道,美国人口学家的一则调查报告说,中国人的智商最高,为什么中国人在智力上占有这样的优势?调查认为,文化传统的素养对智力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漫长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累,一脉相承的传统,造就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所以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也是智慧蕴藏最富有的大国,这是最可宝贵的智力资源。在当前社会变迁和现代化的建设中,怎样运用民族传统中为大众理解和认同的历史智慧,激发读者的才情和文思,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是学术成果走向大众化的最佳选择之一。来源:国学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