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呼之欲出话清史
  •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 从《吕氏春秋》看吕不韦思想中的秦国
  •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
  • “文史互证”方法与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钱穆与新史学之离合关系
  • 古史研究期待理论突破
  • 没有过去的史学危机
  • 历史,给你一个制高点
  • 仅有爱国是不够的
  • 最新热门    
     
    史学研究的另类可能性

    既是史学著作,也是研究中国-思想和-哲学所必备的重要参考书。在西方史学史上,修昔底德以《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发扬雅典人的自由民主理念,马基雅维里以《〈李维罗马史〉论》宣扬自己的-理论,近代英国的LORD ACTON更是以历史研究来发扬他的“基督教自由”理念。因此,以为某种理念张目为目的的史论并不是没有史学传统可依的。

       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做史论的人以现代观念裁判历史,虽有偏颇之处,但也是让历史研究和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紧密联系,从而发挥历史研究“过去已经显示如何建设未来“(德日进语)作用的一种手段。依我的浅见,老金先生是以现代自由主义和民主法制的观念在批判中国古人,初看起来没有道理,中国古人本来就没有这些观念,这种批判很有些像法学上严禁的“以现有法律追溯既往”。但我很理解老金先生的用意,批判古人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当下问题,史料只是引发思考的材料罢了,其本意就不在考据。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明在完全异质的西方文明的强势冲击下,艰难地开始了“现代化“之路,这一过程到今天也还没有结束。西方文明具有的扩张性、侵略性,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在开始带有很强的被迫性,属于“救亡”性质。但随着对西方思想和制度研究的深入,及自身艰难的“现代化”实践,中国人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民主法制、个人权利等源于西方文明的观念,确实具有相当大程度的普适性,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及以后的信息社会的过渡,确实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整体文明转型。客观地说,商鞅、董仲舒等人的学说在农业社会和君主专制政体下不乏合理的内容(商鞅的富国强兵,董的教化说),但确实没有民主法制、保障个人权利的观念,相反地确实充斥着老金先生批判的“专制”、“人治”、“戕害思想自由”等前现代化观念,阻碍了我们的文明转型。中国传统文化确实源远流长,但也正是中国现代化的沉重历史包袱,顾准先生在70年代就指出说“要发扬科学和民主,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传统思想”,其欲冲绝传统的网罗,是为中国当下的发展。批判古人,是为了给活人让路,这也是鲁迅先生开创的传统。固然可以批评为不合学术规范,偏激等,却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我理解老金先生的文章,表面是批判中国古人,背后是对民主法制、科学精神、人文主义等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观念的追求和发扬,是着眼于中国文明的振兴的,爱之深,才责之苛。历史学对当下-的关切,有很多饶有兴味的先例。商鞅在80年代是被史学家当作“改革家”颂扬的,当时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处在初期,商鞅的改革勇气可以发掘出正面价值;而9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法制的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老金先生的批判放在这个大背景下就很好理解了。我不敢说这种史论的方式就一定好,但确实是一种有师承的、有其合理性的研究方法。19世纪中期,托克维尔写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最早提出“告别革命”论,原因无外乎当时欧洲革命风起云涌,他试图以历史研究阐明:光靠革命是解决不了社会-问题的,表达的是他的“保守自由主义”的理念。二战中,POPPER推出思想史研究巨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其中象指责PLATO的“极权主义理论”的段落,学理上不无可议之处,但考虑到那正是西方自由文明面临纳粹为代表的“极权主义文明”挑战的生死存亡的关头,POPPER是在开辟思想领域的战场,其现实的关怀是很明显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