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古史分期新论—─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
  • 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刍议
  • 关于历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
  • 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
  • 繁荣新世纪史学四论
  • 略论我国世界史学界的某些流弊——读《美国历史散论》随想
  • 也谈《宋代地域文化》的学术定位
  • 近十年来殖民主义史研究的新进展
  • 《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
  • 麻雀与曹操
  • 最新热门    
     
    反思中国史学的传统

    高翔

      新世纪来临,当我们对历史学的前景做出种种美妙设想的时候,也许还应该反思一下中国史学的传统问题。原因很简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尤其是历史学来说,如果研究者对其基本传统和学术传承没有一个大体准确的认识,那么谈论学科发展和预测学科未来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明道的传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传统,探索历史规律的传统。

      真正的史学家,从来都将认识人类之命运作为自己全部学术活动的出发点,他们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社会形态的反思,通过对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即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清儒章学诚强调“言性命者必究于史”,反对离事而言理,即充分体现了史学在真理探索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层次的史学活动,不但是严密的,而且是思辨性的,充满了理性的睿智。

      二是求真的传统。史学研究,就其直接目的而言,就是如实地揭示人类活动的基本轨迹,这决定了它必须将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重要基础。明儒王阳明曾提出“五经亦史”的重要论断,称“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其言未必准确,但反映了中国史学注重史实,不空言义理的重要传统。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自序中明确指出:“史非一家之书,实千载之书,祛其疑,乃能坚其信;指其暇,益以见其美”。

      说明史学研究的成果关系久远,具有超越时代的历史价值,因此,史学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去伪存真的基本原则。正因为史学尊重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