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古史分期新论—─关于重构中国古代史体系的思考
  • 世界史研究的规范化问题刍议
  • 反思中国史学的传统
  • 中国历次的统一和分裂
  • 越过三八线韩战中美军的历史性错误
  • 朝鲜战争反思之反思
  • 诸葛亮隆中对之重新解读
  • 中美关系史研究概况
  • 《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
  • 麻雀与曹操
  • 最新热门    
     
    从胜利后撤军看西藏边防

    归结到一个老老实实的技术问题(当然也是实力问题)——在西藏高原上保障後勤的困难。

      後撤的原因在於後勤困难

      西藏军区林芝军分区的防卫区正是当时对印作战的东线主战场,从林芝军分区原副司令李春的回忆中,可以看出那时中国军队的後勤系统多麽落後:

      反击战开始後,我们沿江一路下推,一个连击溃了印军上千人。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中国军队靠什麽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麽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牛运输。那一仗,支前的□牛就有叁万多头。这边的所有物资,还有伤员烈士,都是靠老乡背。一○○迫击炮弹,一人只能背一发。50人运,几分钟就敲出去了。家家户户都出人,十二叁岁的孩子也支前。当地老乡十二叁岁就能背一百四五十斤,不穿鞋。德东下边扎西家的小男孩,才四岁,跟爸爸妈妈一起,他背了四筒罐头,有八斤重,爸爸牵着他爬山支援我们。没有老乡,我们根本没法打胜仗。

      当时战区老百姓支持中国军队,未见得是把他们当成-党汉人军队,而是从统一西藏的角度。那一带历史上为藏文明覆盖,被称为「风流神王」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印控区,老百姓对西藏保持向心力并不奇怪。

      那种靠□牛和老百姓的双肩维系的後勤支援,不可能长久,也只适用於最前线。战争主要的物资供应,是靠汽车从上千公里外的中国内地运上来。
      西藏的冬季,道路随时可能被大雪封住。积雪有时达几米深,人畜皆不能通行,更别说车辆。中国军队在西藏边境进行战争,装备给养来自中国内地,而从中国内地进藏的几条干线公路全有被大雪封山可能,从干线公路通向中印战场的支线公路,因为大都需要进入或穿越喜马拉雅山脉,更随时可能封闭。我在九十年代数次驾车在西藏长途旅行,到过当年与印度战争边境,对那里行车艰难深有体会。30多年以前道路只会更为恶劣。

      冬雪夏雨随时切断运输线

      西藏纬度低,降水量相对较多,尤其是与印度接壤的喜马拉雅山脉,常常受印度洋暖流影响,气候无常,雨雪集中。夏天的雨水常常造成山洪、泥石流、山体塌方,阻断公路。至今从四川进西藏的川藏公路,每年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能通车。我曾在那里被泥石流困过叁天。我也曾在新疆进西藏的公路见过长达几公里的大塌方。 公路全部被埋在倒塌的山石下。 从云南进西藏的公路有一段80多公里的塌方区,严重时可同时出现上百处塌方。密布在西藏高原上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河流更让人提心吊胆,说不定什麽时候就把车陷在河中间。每年从夏季一直延续到十月,西藏的雨季算才过去。

      中国军队 62年之所以选择 10月下旬对印度发动进攻,我想正是因为需要躲过雨季, 以使运输作战物资的道路条件更有保障。然而进入 11月,西藏便开始面临大雪封山的威胁,加上天寒地冻,道路冰雪,行车困难又开始增加。现代战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作战物资的大量消耗,犹如一部巨大的吞吐机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有序地调动、运输和分配尽可能多的物资、给养和武器-。而西藏高原上的运输问题是中国军队後勤体系几乎无法解决的瓶颈,试想中国如果不及时停止作战,即使开始阶段可以获得大胜,一旦大雪封山,运输线中断,胜利是否还能保持住呢?

      印度当时在军事实力上不如中国,但是从保证後勤的运输条件上,却比中国有利得多。其背後是南亚平原,有条件修建良好的公路网,运输几乎畅通无阻。一旦战争变成长久对峙,双方在运输条件方面的差距就会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何况,应印度政府的要求,美国和英国已经开始将大批-运抵印度,尼赫鲁还向英美要求提供 15个轰炸机中队, 以空中打击阻止中国军队。当时急於遏止中国及-主义势力的西方国家正在介入, 而中国那时已经与苏联吵翻, 得不到「社会主义阵营」支援。世界舆论异口同声指责中国。印度国内则掀起了空前的爱国主义浪潮,朝野一致,发誓要把战争进行到底。

      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当时的条件和形势没有给中国长久保持胜利的把握——关键就在西藏高原对後勤的制约。从这一点上说,中国在 1962年 11月 21日单方面停火和撤军,可以被视为一种精确的算计。
      建立边防的代价

      1996年夏天,我在布达佩斯的中欧大学访问时,斜对着我房间的那个门上贴着一面「雪山狮子旗」——那是西-立运动的象徵。门里主人是西藏流亡政府派到中欧大学的研究生,她一谈话就宣讲流亡藏人的信念。我曾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西藏实现独立,将怎样建立边防?
      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边防是其基础之一。然而,边防完全是实力的体现和竞赛。即使是在和平状态下维持基本的边防,西藏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深切地知道在那片被称为世界第叁极的广阔高原上,建立和维持一个边防体系是多麽艰难和昂贵。

      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是我在多次旅行中打交道最多的群体之一。很多地方除军队以外,找不到任何可得到帮助的地方,甚至除了军队,根本找不到别的人。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在西藏的驻军数量是多少。根据几个数字的比较换算下来,驻藏军队 1980年时总数要超过 18万人。中国军队於八十年代初裁军四分之一,如果西藏驻军也以相同的比例裁减,应该在 12万左右。

      在西藏流亡政府公布的材料中,中国的西藏驻军为如下编制:在西藏自治区有六个军分区。其中包括两个独立陆军师,六个边防团,五个独立边防营、叁个炮兵团、叁个工程兵团、一个通讯总队,二个通讯团,叁个运输团,叁个独立运输营、两个雷达团、二个师又一个团的地方武装,一个独立武警师,六个武警独立团,外加第二炮兵的十二个火箭部队。

      这些数字不能证实,只做参考。担负青藏线一条公路的军事运输,据报导就有九个汽车运输团,平时驻在青藏公路北端的青海格尔木。格尔木是五十年代在柴达木盆地荒滩上建起的一座军城,作用就是保证对西藏的军事供应。格尔木出城向南几十公里就是西藏高原北缘——昆仑山脉。铁路目前只修到格尔木,那里成为供应西藏物资转运站。西藏所需物资的 80%从格尔木进藏。格尔木 80%的职工直接或间接地为西藏物资供应服务。青藏公路上随时可看到长达几十辆上百辆军车队满载物资驶往西藏。

      当年中共十八军进藏,开始只有叁个步兵师叁万馀人。随着进军深入,运输补给线不断延长,後方机构迅速膨胀,相继成立汽车部队、工兵部队、兵站系统、航空站和地勤站等,全军总人数扩到七万馀人。实际上真正进藏部队只有八千多人,其他人都是服务於後勤,相当於每进藏一个人,後方要有八个人支援。
      之所以要建立如此庞大的後勤,在於西藏本地无法筹措军事物资,连基本的生活物资也相当匮乏。即便是做饭取暖的燃料,对西藏的中国驻军都是问题。士兵们经常被派出寻找可供燃烧的牛羊粪便,大概在全世界军队中也属少见。西藏高原面积虽大,能够种植粮食的地区却极少,生产的粮食仅够本地人吃。如果中国军队就地购买粮食,立刻会引起粮价飞涨,市场紧张,以至扩展为社会不稳。
      後勤费用是天文数字

      西藏没有石油,石油制品全部要从中国内地运,在用油罐车运油的年代,由於运输距离长,每运抵西藏两车油,要消耗一辆相同油罐车运的油。後来花巨资铺设了一条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其中 900多公里位於海拔 4000米以上地区,860公里通过长年冻土带,过 10座大山,还有雷暴区、热溶湖塘、冰川等高原特有地形。整条管线常年由一个团军队守卫和维护。那条输油管线只是把油从格尔木送到拉萨,其他地区和边防部队的用油还是要靠汽车运送。
      我在有的边防连队看到每晚只开两小时的电视,虽然看电视是士兵的主要消遣,但因为没有充足的燃油供发电机,军官只好命令有计画使用。有的连队甚至为了分一支蜡烛也要召开-党支部会作决定,然後再开全连军人大会把决定解释明白。

      驻藏军队所有物品无一不得靠後勤供应,後勤系统出现的任何问题,也就无一不影响到军队的生存状态。我看到过一篇报导,驻守西藏里孜某连队,1985年吃的是 1962年的大米, 大米年头比全连士兵平均年龄大一岁。我的亲身经历是1996年去普兰,曾在边防连吃过 1982年的罐头。

      中国士兵应该算比较能吃苦的,需要的物资数量相对较低。但现在与过去也不可同日而语。以营房来说,迄今已经历四代:五十年代是在地上挖个坑,上面盖上顶;六十年代是土坯房;七十年代发展到石头和木料结构;八十年代改为钢筋水泥;现在已经开始向楼房过渡。每一步发展,物资供应量都要成倍甚至数倍地增长。 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之交,每个边防士兵年需物资 1.2吨,到 1996年,每个士兵已经需要一汽车运量物资——即四至五吨。这仅是和平时期,遇到战争将成倍增加。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步兵单兵日耗物资 29公斤,在越南战争中攀升为117公斤, 到海湾战争更达到 200多公斤。中国军队即使仅按美军在近半个世纪前朝鲜战争标准,单兵年需要物资也得在十吨以上,如果达到九十年代海湾战争的标准,单兵年需要物资将达到惊人的 70多吨。

      仅仅为了解决边防连队的危房改造、把煤炉取暖改成土暖气、用太阳能提供洗澡水、照明用电和吃上蔬菜这五项最基本的生活条件,西藏阿里军分区就花了2000多万元,等於他们所驻防的阿里地区 1995年全年财政收入( 2190万元人民币)。导致成本如此之高的主要原因就在运输。不算物资的价值,一车物资仅运费即为 4500元, 相当於八个西藏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西藏道路状况之差使得运输损耗高得惊人,一车玻璃从格尔木拉到拉萨只有 15%完好,一车水泥则有 50%撒到公路上,更使成本大大增加。

      还有不通公路的地区,运输费用就更贵。西藏墨脱县驻军一个营,需要的物资全靠雇佣老百姓翻山越岭往里背。

      只能靠美制「黑鹰」直升机?

      中国军队也曾考虑过用直升机运送给养。但是青藏高海拔高,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据说有次一架中国造直升机飞一趟墨脱,落地後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中国军队後来选购了美国制的「黑鹰」直升机专飞西藏高原,因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连续摔了好几架。1991年,中国七大军区之一成都军区好几位高级将领在西藏视察防务,也因飞机失事而殉职。现在没有极特殊情况, 飞机基本不敢飞。 如果西藏边防真都改用由直升飞机保证供应的话,700万美元一架「黑鹰」 ,加上油料和庞大地勤系统,为此一项,西藏边防的代价又要增加多少?

      在西藏,维持和平时期的边防已属不易,而若想具有抵抗侵略或进行战争的能力,成本之高更是难以想像。举例说,维持一个边防团日常开销和官兵工资,一年所需 1000万到 2000万元人民币。而一辆能在西藏使用的装甲车,价值 200万元左右,配备一个装甲团至少要一二百辆装甲车,仅在装甲车上的一项花费,即是几亿元。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