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儒家思想的第一个反对派——墨子
  • 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
  • 散记文学的鼻祖——庄子
  • 他是中国文坛豪放派词人的先驱——苏轼
  • 他是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李白
  • 唐宋八大家第一家——韩愈
  • 中国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爱国诗人——陆游
  •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 “万世师表”——孔子
  • 最新热门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杜甫

    今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游览名胜,凭吊遗迹,观赏多姿多娇的江山,并结识了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和文章名家李岂等人。这“快意八九年,裘马颇清狂”的生活,为诗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因此在后来的回忆中一再提及。《望岳》、《房兵曹胡马》等气势磅礴的诗篇,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当时杜甫少年气盛,自视甚高,以为功名唾手可得,正如他后来自己讲的那样:“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但事实却未能象他自己想象的那样顺利和美好。

    杜甫曾经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没有及第。为了进入仕途,实现“致君尧舜”的理想,他在玄宗天宝五年(746年)到了唐王朝的都城长安,在那里待了整整10个年头。第二次应“制举”,又由于权相李林甫作梗,应试的人全部落第。考试的失败,迫使他另寻途径,一面向权贵人物投诗,乞求荐举,一面曾三次向皇帝献赋,并上表陈情,恳求怜悯任用。天宝十年(751年)献《三大礼赋》,虽曾受到玄宗的注目,命待制集贤院,但还是拖到了天宝十四年(755年),才获得了右卫率府胃曹参军(掌管兵甲器仗及门禁锁钥)的小官职。仕途上的挫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境遇,“饥卧动即向一句,敝衣何啻联百结”的生活困苦,使他自己的命运和人民的命运有了密切的关联,于是有可能站在同情人民的立场来观察问题,预感到社会危机即将爆发,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那样大批揭露封建王朝的腐朽,反映了人民生活疾苦的诗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代表了杜甫这个时期创作的最高成就。写这首诗的那年,诗人从京城回奉先探亲。在长安街头,几次看到冻死的老人,横躺在大街上,可是当他路过驱山时,华清官里却不时传出隐隐约约的歌声,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那里吃喝玩乐,这些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回到家时却又遭到“入门闻号兆,幼子饥已卒”的人生悲剧。于是他满腔悲愤地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

    天宝十四年(755年)冬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杜甫在乱离中被叛军所俘,直到至德二年(757年),才脱身逃到凤翔,唐肃宗任他为左拾遗,做了侍从皇帝的谏官,似乎可以“致君尧舜”了。然而,为时不久就由营救被罢相的房琯、批评肃宗措置失宜,而触怒肃宗,几乎问罪,被放还鹿阝州(今陕西富县)探亲。既已不为肃宗所喜,所以在他随朝廷回到长安后只几个月,便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这年即乾元元年(758年)岁末,他由华州回洛阳理事,不久遇上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会战,九节度使兵溃败,安史叛军再度猖獗,洛阳一带面临再度失陷的危机,只好又匆匆折回华州任所。

    乾元二年(759年)秋,因关中地区发生严重灾荒,加上屡受排挤,杜甫毅然辞去了做了还不到一年的华州司功参军职位。由于河南动乱,无法回老家,他便带着全家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后经同谷(今甘肃成县)进入四川成都投靠剑南节度使严武,一度任剑南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又在云安(今四川云阳)、耍州(今四川奉节)居住了一段时期。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他离开葵州乘船经今湖北公安等地,到了湖南。大历五年(770年),贫病交加,死于漂流在耒阳江中的那条数年与他相依为命的破船上。

    杜甫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而走向衰落的转变时期。他在困居长安的10年中,由于-和贫困,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唐王朝的腐朽及其危机,并在不少诗中反映了当时贵族官僚的荒-堕落和人民生活的痛苦。安史之乱以后,由于他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且深切地了解到人民生活的痛苦,写下了不少反映当时现实的诗篇,被历代的评论者称作“诗史”。在艺术上,杜甫继承了先秦以来各个诗歌流派的种种成就,并发展和创造了新的独特风格。他的诗,感情深厚,内容充实,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无论是章法结构、语言形式还是修辞手法、格律音韵,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具有高度的现实主义内容,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被历代诗人尊为“诗圣”。大诗人元稹为他写的墓志铭称他:自有诗人以来没有象杜甫这样伟大的。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皆为古今传诵。现存诗约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等传世。杜诗注本较多,如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杨伦的《杜诗镜诠》、浦起龙的《读杜心解》等,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几种。《旧唐书》卷190下、《新唐书》卷202有传。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