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释昙翼
  • 竺法汰
  • 释道安
  • 竺僧度
  • 支遁
  • 竺法潜
  • 朱士行
  • 释道融
  • 释道恒
  • 慧持大师
  • 最新热门    
     
    求那跋陀

    擎着一个人头来了,问:“你为什么忧虑?”跋陀述说了自己的心事,穿白衣服的人说:“这事用不着忧愁。”即用剑给跋陀换了头,还问他:“痛吗?”跋摩说:“不痛。”忽然又从梦中醒来,心情喜悦。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精通汉语,于是就开始讲经。

       到元嘉末年,谯王多次做了奇怪的梦,来问跋陀,跋陀回答说:“京都将有祸乱。”果然不到一年,就有元凶叛乱。到孝建(公元454年至456年)初年,谯王又阴谋造反,跋陀满脸忧伤,不发一言,谯王问他为什么忧伤,跋陀恳切地劝谏,又流着泪说道:“大王举事定然不成,贫僧没有别的要求,只要求不跟大王一起造反。”谯王问:“法师为什么说弟子这次举事一定会失败呢?”跋陀说:“大王的名字为义宣,应以义为本,今起兵造反,这不是义,怎能会胜利呢?”谯王逼着跋陀和他一起举事。梁山一战,谯王战败。跋陀坐在一只大船上,离岸很远,跋陀一心称观世音,手拿一只邛竹杖跳入江中,水深至膝,用竹杖探水,水流很急,只见一个小童过来,用手牵着跋陀,跋陀对小童说:“你一个小孩子怎能度我?”恍忽之间,觉得向前走了十几步,来到岸上,跋陀脱下他的纳衣,要赏给小童,小童却不见了,跋陀全身的毛发都竖了起来,方知是神的力量。当时王玄谟正督军梁山,孝武帝曾下令若得到跋陀要好生对待,立即送来京师。王玄谟很快就找到了跋陀,将他送到京城。孝武帝马上召见了他,安慰了一番,并说:“盼望法师已经很久了,今天才相见。”跋陀说:“贫僧既己身染叛逆,本当粉身碎骨,今得皇上接见,便蒙再生之恩。”孝武帝又问都有哪些人参与了叛乱?跋陀说:“出家之人,不参与军事。但张畅、宋灵秀等人都是被驱逼的。贫僧所明,因无法对付前世的因缘,才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孝武帝说:“你不用为此事害怕。”这天,孝武帝让跋陀住在后堂,并给予很好的待遇。

       跋陀在荆州住了10年,每次给谯王的信札,他都有记录,现在检点一下,从没有只言片语谈及军事上的事。孝武帝知道跋陀的纯良和谨慎,对跋陀更加礼遇。后来在一次闲谈中,孝武帝开玩笑说:“法师想念丞相吗?”跋陀回答说:“受丞相供养10年,怎能忘德?现在我向陛下乞愿,愿为丞相烧3年香。”孝武帝听后凄然变色,答应了跋陀的要求。待中兴寺建成后,孝武帝让跋陀住进去,专门拨给他3间房子。后孝武帝在东府设宴.王公大臣都来了,当时跋陀未及理发,头发已经很白了,孝武帝在远处看见了,对尚书谢庄说:“跋陀聪明机觉,但他已经老了,朕试着问问他,他必定能理解我的意思。”召跋陀来到近前,孝武帝对他说:“法师不负远来之意,但唯有一在。”跋陀应声回答道:“贫僧远来帝京,已经30年了,天子的恩遇,使贫僧的惭愧无穷无元尽,但已年届70,既老又病,唯有一死了。”孝武帝称赞跋陀的机敏灵辩,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受到满朝人的注目。

       后来在秣陵凤凰楼西修建了一座寺院。每到半夜,就听见有人推门叫喊,起来看看又没有人,众僧人常常作恶梦。跋陀烧香咒愿道:“你们前世住在这里,我现在在这里建造了佛寺,行道礼忏,也是为了你们。你们若继续住下,就做护寺的善神;若不在此居住,就各随所安。”随既有十几个僧人和信徒同一天晚上梦见有几千个鬼神,都挑着担子搬走了。寺院从此平安。现今的陶后渚白塔寺,就在这个地方。

       大明六年(公元462年),天下大旱,持续几个月没有下雨,祈祷山川,一点应验也没有,孝武帝请跋陀去祈雨,并说一定要使上天有感,降下大雨,若是祈不来雨,就不要再相见了。跋陀说:“上凭佛宝、法宝、僧宝和陛下的天威,必定能祈降大雨。否则,决不复见。”跋陀即往北湖钓台祈雨。祈雨时不进饮食,只是默默地诵经,并加以秘咒。到第二天申时,西北方乌云密布,太阳已近傍晚,风起云合,天降大雨。第三天早上,公卿大臣都来祝贺,孝武帝召见慰劳,布施相继不断。

       跋陀从小就只吃素食,一直坚持到晚年。常手持一香炉,从未离手。每次吃过饭,都要分一些食物给飞鸟,飞鸟就停在他的手掌上取食。到南朝宋明帝时,朝廷的礼供更加丰厚,泰始四年(公元468年)正月,跋陀觉得身体不适,便与明帝和公卿大臣们告别。临终这天,跋陀久久仁立,仰望天空,见空中天花缤纷,圣像在空,遂卒于住所,终年75岁。明帝听到跋陀去世的消息后,非常痛惜,慰问的赠品非常丰厚,王公大臣都来送葬,享尽哀荣。

       当时还有个沙门宝意,梵语为阿那摩低,本姓康氏,是康居国(西域城国)人,他的家人世代居住在天竺国。在南朝宋孝建(公元454年一456年)年间,宝意来到京师,住在瓦官寺。宝意常在寺院中的树林里坐禅,又晓通佛教经、律、论,当时人们都称他为“三藏法师”。宝意常转侧数百贝子,就立刻知道人间的吉凶。他还擅长神咒,用香涂在手掌上,就能从手掌中看到人间的一切事情。宋世祖曾施给宝意一个铜垂壶,有二尺多高,宝意常将铜垂壶放在床前,后被窃贼偷走,宝意用一领席子卷起来,念上几通咒语,过了3天,铜垂壶又回到席桶里,人们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因此四方的僧人和百姓们,对宝意都很崇敬,认为他是神异之人。齐文惠、文宣王以及梁太祖,都恭敬地对宝意行以师礼。南朝齐武帝永明(公元483年一493年)末年,宝意卒于瓦官寺。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