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伍止渊
  • 刘之维
  • 李理山
  • 蒋宗瀚
  • 陈莲笙
  • 彭椿仙
  • 徐本善
  • 傅元天
  • 岳崇岱
  • 闵智亭
  • 最新热门    
     
    陈撄宁

    便从医理、哲理多方面着手深研仙学。他25岁时入安徽高等政法学堂,因读书勤奋,未及结业而旧疾复发,只得辍学离校。自感生路只有一条,便是访名师,深炼仙道养生之术。从28岁起,曾寻访九华山月霞法师、宁波谛闲法师、天童山八指头陀、常州冶开和尚,感到佛教修养法偏重心性,而忽略于形体,未必能达到法病长寿的功效!足迹又转向道教名山胜地,曾参访苏州穹窿山、句容茅山、均州武当山、青岛崂山、怀远涂山、湖州金盖山,均末遇深谱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寻思与其四处奔波,白费光阴,不如自家阅读《道藏》,从道教经书中发掘玄珠。闻上海白云观贮有此书,便欣然赴沪,借住姐夫乔种珊医生家,逢初一、十五便往白云观求借《道藏》数种经书,取回阅读。如是者历三载,确知《道藏》中养生学资料之宝贵和丰富。他对丹道理论研之更深,实践勤而有恒,功法精谱,身体恢复康健。1916年先生借夫人吴彝珠(西医医生)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先生一边行中医,一边继续研习仙道修养法并从事著述。当时上海医药界和道教界,均知先生精于仙道月法,主张先生宣扬此术以济世,在1913年7月间,先生在他的学生们的赞助下创办了《扬善半月刊》,由上海翼化堂出版,倡导和推广仙道养生法。先生竭力主编这份独一无二的仙学刊物,无时或怠,他对自己学得和悟得的修养方法和体验,从不矜为独得,对友人及学生从不保守。有不少好事仙学修养法者,常向先生请教,他均认真回答,而且把带有共同性的回答,公开发表于《扬言半月刊》上,使读者咸知。此举破除了道教界历来对仙道修养法密而不宣的陈规陋习。公元1937年8月,日寇侵沪,《扬善半月刊》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此时人心惶恐,纷纷逃亡,先生书籍、文稿、衣物荡然无存,不得已寄居外甥婿张嘉寿(上海浦东中学校长)家,间亦行医及讲学。公元1939年8月,在弟子张竹铭医师赞助下,先生又创办了《仙学月报》,共发行30期,1941年因战争停刊。1945年夫人吴彝珠去世,从此先生子然一身,居处无定,往还于亲友、学生之家,常代人作世俗应酬文章,或为讲解历史、文学、哲学、医学、仙学之古籍,实际上等于家庭教师,但不拿薪金,只由学生照顾生活。1949年上海解放,年近古稀的他,在上海迎接了新社会的到来。1953年,先生由上海去杭州,住学生胡海牙医师家,为其讲授《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经》,并研究针灸原理,探讨经络学。同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秘书厅获悉先生学识渊博,为人方正,推荐于浙江文史馆,聘请为文史馆馆员,并请他在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授静功疗养法。这是先生平生首次出来在政府所辖部门作事,时年已73岁。1956年秋,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等创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先生被邀为筹备委员之一。1957年4月,第一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尽管先生因胃溃疡卧病于杭州,未能出席这次会议,但由于他的名声在道教界影响较大,深受敬重,仍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当时他已77岁。1957年冬,先生来京,住中国道协所在地白云观。尔后-运动频繁,由于先生历史清白,且一向对人诚恳平易,为人敦厚慈善,寡言慎行,对党和政府衷心拥护,所有与先生有交往者,无不由衷敬佩先生,因此从1957至1966年的历次-运动,先生均安然度过。在10年中,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读书、著述,潜心治学并培养学生。其间,1958年先生被全国-协商会议吸收为列席委员,1960年任政协委员,参政议政,1961年当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会长。先生曾在全国政协讲坛上呼吁开展对道教历史及学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当时的人大副委员长、中央统战郎部长李维汉和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何成湘出面,于1961年8月22日在全国政协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开展对道教学术研究的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约有李维汉、李德全、何成湘、陈撄宁、陈垣、孟明慧、黎遇航、郭朋、高观如、李文成、刘厚祜等。不久,中国道协便成立了研究室,由先生亲自领导制证了研究计划及培养道教知识分子计划。先生亲自指导研究人员收集、整理、分析、综合道教文献资料,编辑《历代道教史资料》,编写《中国道教史提纲》,提出"在教言教",按道遣教本来面貌研究道教的方针。在此期间还兴办了《道协会刊》、道教知识进修班。他自当选为会长后,日以继夜地读书和工作,虽已年逾80,仍然精神矍爽,毫无倦怠之意。他鼓励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目由政策,开展道教学术研究,培养后继人才,诸方面都作出了显著成绩,中国道协的工作较以往大有声色。因此他在道教界的声望也就更为提高。尽管他只是一位研究道教和仙道养生学的学者,由于他精通道教义理及内外丹法,尊重宗教感情,与道教界人士结有深厚友谊,被道教界敬誉为“当代的太上老君”。先生对道教徒极诚恳,一言一行都从国家政策法规以及道教界合法权益出发,因而深受拥戴。道教界老人们贝道教日渐式微,不免忧心仲仲。而先生却慧眼卓识,认为道教的形式随着时代的进化,不能保证它永久不变,但道教的学术为群众所需要,不但能够长远流传,而且能够逐渐发展。新中国的道教徒,应爱国爱教,以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首务. 即继承、研究、发扬道教哲理、修炼丹法、音乐、动静功等。由于先生能够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故而心胸坦荡,无所萦怀,勤奋敏学,老当益壮。他常对学生说,解放前无意仕途,可以说一界不入,年近八十,在新社会才正式人道教协会作负责人,想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道教界,贡献给社会,以求无负于天,无负于地,无负于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细致,诲人不倦不烦。无奈当时-运动一个紧接一个,“阶级斗争”越搞越紧张,“左”的-气温急剧涨开,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道教受劲冲击,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先生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大惑不解,内心深为抑郁、惶恐,足不出户,噤寒蝉,自感心力交瘁,不堪忍辱迫生,不久病倒,于1969年5月25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9岁。

        先生毕业从事治学与著述,有些留传下来,有些早已散佚。其留存著述之主要者:《扬善半月刊》99期.《仙道月报》30期、《中华仙学》(台北徐伯英、袁介王圭辑录陈撄宁先生早年著述而成,由台北真善美社出版)、《道教与养生》(中国道协辑录、整理陈撄宁先生论著而成,由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史记老子传问题考证》、《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分章标旨》、《解道生旨》、《论白虎真经》、《辨楞严经十种仙》、《论四库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太乎经的前因与后果》、《静功疗养法岁》、《读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仙与三教之异同》、《论性命》、《最上一乘性命及修廿四首丹诀串述》、《口诀钩玄录》、《与因是子讨论先后天神水》、《孙不二内丹功次第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外丹黄白术各家序跋》、主编《道教知识类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陈撄宁先生住世89年,正是我国近代史上急剧动荡、外患内忧接踵而来的时代,也是爱国主义志士图振兴祖国的时代。先生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势力的面前,他是一位忠贞的爱国者。他从朴素的民族自尊心出发,把土生土长的道教经籍中包含的古老民族文化传统视为精粹,力主发扬,并矢志以国粹创造理想太平之国土。他的这种思想感情,在书信、文稿中均多处表露。比如,在《答复湖南湘乡刘勖纯先生》中说:“现在吾人所需要者,乃民族精神与国家思想,团结一致,竭力御侮。”在《复武昌佛学院强化声先生函》中说:“欧美偏重物质科学,-利器,层出不穷,可以使都市顷刻成为废墟,可以使人类立交灰烬。吾华夏良善之民族,与帝国主义侵略国同居一世界内,受难很难幸免。佛教慈悲,徒唤奈何。你借助于物质科学,-止杀,更滋荒谬,只能从道家入手,合精神与物质,同归一炉以治之,将来或可以达勤自救救他之目的。”(《中华仙学》第532页)在《答复北平学院胡同钱道极先生》中说:“我们自己育祖传之神仙秘宝,为什么不探索发掘?况且仙学修养法讲现实,追求的是形体长生,却病延龄,深有深的功效,浅有没的收益,较其它道门实际,为什么不发扬国粹?” (《中华仙学》第228页)陈撄宁一生都站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他的著作中表露,他歌颂洪秀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同情义和团运动的“反帝”,赞成康有为的改良、维新和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他反对清廷的腐朽,在考秀才时就因指责清廷而差点遭祸。在抗日战争中,痛恨日本侵略者,热忱支持抗日战争,他和夫人吴彝珠都曾在沪为抗日伤兵及难民义诊。在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他洁身自重,始终保持一界不入,特别是不入“公”门。在那样的社会里,可以说是出污泥而不染。新中国成立后,他认识到只有中国-党可以振兴祖国,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因此他拥护中国-党,拥护社会主义,毅然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入浙江文史馆工作,以后并担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和全国政协委员。先生的生平经历证明,他是一位爱国的、纯洁的、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学术方面,是近代杰出的一位兼通儒、释、道、医及养生学的大学者,是近代仙道养生学的泰斗,是科学养生学的启蒙者,是近代著名的道教学家。他所倡导的仙道养生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固然仍未摆脱宗教的拘囿,但在晚年却倡导静功疗养法,为人民疗病健身服务,有转向科学道路的征象。可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在十年动乱中辞世而去。在1989年5月25日,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和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办了“陈撄宁先生仙逝二十周年纪念会妙”。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声作、国务院宗教局局长任务之、中国道协会长黎遇航、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宗怀德主教、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安士伟阿訇以及党政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全国各爱国宗教团体的领导人、研究道教学的学者、陈先生生前友好,学生和亲属近西人出席了纪念会。黎遇航首先致词,赞扬陈先生道德高尚、学识渊博,说:“我们今天纪念先生,就是要学习他爱国爱教的思想和治学严谨、奋发求知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把道教事业办好。”赵朴初副主席在致词中盛赞陈先生的道德文章。他说:“今天道教中有这么一位学者,不仅是中国宗教界的幸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幸事。他的去世是我们宗教界的不幸。但同时又感到庆幸,庆幸的是,有年轻的一辈人,对陈先生的学问有兴趣,愿意从事研究。道教蕴藏着大量文化财富,有待于我们开发,西方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对中国道教感兴趣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成就,应该归功于道教的推动。我们相信中国道教协会诸位道长和诸位学者一定能够继承和发扬陈先生的遗志和事业。”

        张声作副部长致词说:“举行陈撄宁先生纪念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必将产生积极影响。我们今天纪念他,就是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坚定的-立场。我希望宗教界的朋友们,能够以陈先生为榜样,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大祖国而努力。”任务之局长致词说,“陈撄宁先生不仅是一位近代著名道教学者、医生、中国道教徒爱戴的领导人,而且是一代爱国的知识分子,中国-党的忠实朋友。我们纪念陈先生,缅怀他的业迹,就是要全国道教徒和道教研究工作者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给予了陈撄宁先生十分中肯的评价。中国道协为纪念先生并缅怀其业迹,整理、出版了他生前的文集《道教与养生》一书,并召开了道教文化研讨会,以示隆重纪念和深切怀念。陈撄宁先生永垂不朽!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