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竺可桢浙大的“求是”精神
  • 蒋梦麟“谨守蔡校长余绪”
  • 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梁启超的世纪情怀
  • 陈莲笙
  • 彭椿仙
  • 徐本善
  • 傅元天
  • 岳崇岱
  • 闵智亭
  • 最新热门    
     
    梁启超的世纪情怀

    闾小波

    三 世纪之交的中国

      十九世纪以降,先知先觉的中国人始向域外(世界)投去惊异的目光,然由此再开“处士横议”之风。然而,十九世纪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多在静态的描述和平面的展示。而世纪之交作为“世界人”的梁启超对世界的观察,目的是为中国的定位明确空间和时间的参数,以确立一个切实的立足点。

      中国之于世界,空间上处何地位呢?随着欧洲民族帝国主义掀起的浊浪奔涌东来,中国首当其冲。1899年梁启超作《瓜分危言》,棒喝国人,预言在世纪之交西方列强争夺的焦点将由非洲、拉美而移至亚洲。一年后,八国联军横践京门,梁启超认为这多少印证了他的预言。

      1902年初,梁启超作《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将列强在亚洲的竞争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在印度,第二期“重心点专集于中国”。与第一期不同的是,日本加入了帝国主义的行列:“今日茫茫大地,何处有可容日本人行其帝国主义之余地,非行之于中国而谁行之?”时下的英日同盟,黄白两种人握手以立于世界。结果,“岂非此新世纪中民族竞争之大势,全移于东方,全移于东方之中国”。

      就中国的内情而言,戊戌政变后慈禧的倒行逆施,为命运多舛的中国在新世纪蒙上了一层阴影。同期列强瓜分中国之论甚嚣尘上。1899年6月,梁启超应日本某大报之邀作《论中国人种之将来》,响应西方列强的分割中国之议。梁启超认为:“凡一国之存亡,必由其国民自存自亡,而非他国能存之能亡之也。”征诸欧、亚各国历史,各国之兴亡何尝不是如此。中国眼前的处境虽如此前之土耳其、印度,但中国人种有自己的“特质”:一、富于自治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