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红军优秀指挥员———毛泽覃
  • 永远的丰碑罗亦农
  • 巴蜀丰碑7 冉钧
  • 中国-党早期领导人━罗亦农
  •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
  • 巴蜀丰碑6穆青
  • 永远的丰碑董振堂
  • 巴蜀丰碑5 李鸣珂
  • 永远的丰碑 清霜坚傲骨
  • 从奴隶到将军——罗炳辉
  • 最新热门    
     
    刘绍禹 四川心理学研究的先行者

    年龄与学习的关系》,后来被发表在美国《比较心理学》杂志中,同年获博士学位。并经导师卡尔推荐,加入全美自然科学家协会。他的经历引起关注,校方执意留他在美国继续深造。但刘绍禹以“我的祖国更需要心理学”而婉言相拒。

      1927年11月,刘绍禹怀揣从美国学到的知识,回到祖国。

      回国后,经成都大学校长张澜聘请,他担任成都大学心理学教授,开创了四川心理学的教研工作。1930年改任为中华基金董事会设在成都大学的教育心理学讲座教授。1931年,成都大学与公立四川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合并为四川大学,刘绍禹任教育心理学系主任,对教育系体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使先进学术意识充满校园。

      1935年他利用基金会提供的出国经费再度赴美考察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校的心理学教学情况及设备和科研活动。回国后在川大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教育心理实验室的创建做出了贡献,也为西南地区培养心理学专门人才奠定了基础。

      得意门生眼中的恩师

      刘绍禹献身教育半个多世纪,先后发表《现代心理学派别》、《记忆与理解》等多篇论著,反映了对心理学,尤其是实验心理学的独到见解和精湛造诣。他在国内外的学术界的影响,直到逝后依然如初,他著述的博士论文,至今依然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读的参考书。

      记者采访他的学生、如今已83岁高龄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界的成都大学退休教授四川省心理学会顾问张粹然。

      他深情地告诉笔者,刘绍禹不仅重视书本知识,更注重实验和撰写论文。在这些过程中,他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对待心理学研究。他经常强调,人的心理活动与大脑有关,而大脑是支配思维的;心理发展受思维影响,大脑细胞、思维通道的联系对我们思维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学校教育要重视语言和思维训练,否则,教育就有局限性。

      张粹然是四川心理学会顾问,今天刘绍禹唯一健在的得意门生。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迁徙,1943年考上四川大学。由于对刘绍禹的敬仰,便选择了四川大学的教育系心理学专业。他记得一位到北京参加出国考试的同学由于分文没有只能放弃。刘教授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100块银元送给这位学生。当学生还他这百块银元时,刘教授早已忘记了此事。

      张粹然告诉记者,刘绍禹在美国留学期间,最羡慕芝加哥先进的实验室和那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因此,当他第二次利用机会到美国时,购买了与芝加哥大学实验室相同的设备及资料,为本校创建了先进的实验室和资料室。这一重大贡献使后来从事这一学科研究的弟子们受益颇深。
     

      刘绍禹十分重视学术活动,在当时物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还创办了《现代教育》,后来改为《教育半月刊》,把他的学术观点与前沿意识充分展示到这个平台,让他的弟子们吸取学术精华,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扩大了中国教育学与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少年英雄可爱也”

      少年刘绍禹曾写过一篇题为《弥兵》的作文,其中庄严地陈述中国必须加强国防力量的种种观点,字里行间体现着对祖国、对民族的深爱和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私塾先生兴奋地批示:少年英雄可爱也。

      1914年到1922年期间,刘绍禹在清华学堂接触到科学与民主思想,五四运动时期的进步刊物《新青年》常常让他夜不能眠。上世纪20年代初,山东发生大旱灾,国际红十字会前往救灾,他利用暑假主动前往当翻译。在山东,刘绍禹亲身体验了广大劳动人民所处的水深火热。于是,毅然选择了“从教以富国救民”之路,他要用知识唤醒民众。

      对知识的重视,对祖国的热爱,还体现在他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中。在成都市二环路牛沙路7号,记者同刘绍禹的三儿子刘万钧、小女儿刘幼文一同回忆起这位建树卓越的可敬老人。

      1968年下半年的一天,当小女儿从农村回家看望他时,重病不起的刘绍禹强打精神从枕头下面拿出笔和纸,让小女儿谈谈参加工作的体会,哪些课程需要在大学阶段多学,哪些应当精简?小女儿望着爸爸那张病得不敢相认的脸,想着爸爸所处的逆境,眼泪夺眶而出。女儿说,爸爸快放下你那套思想吧,现在学知识已没用了。

      刘绍禹不许女儿如此人云亦云。他激动得喘着粗气严肃地说,我没有什么值钱的财产,只有这些英文心理学书籍,这是我最爱的东西。可惜你们都用不上,就把它捐赠给图书馆吧!早晚有一天知识的价值会重新体现的。

      刘绍禹的儿女们说他晚年激动过两次,一是因为小女儿说知识分子收入太低,一个留洋博士每月工资不过几十元钱,让他激动过;另外一次是组织派人通知他已被平反并任命为副校长时,他认为自己已没有精力胜任这一工作,急切地让小女儿写信给组织,一定把这个位置让给年轻人。

      1981年3月28日,刘绍禹的生命之灯在北京燃尽了最后的能量。至今美国芝加哥大学还保留着他的学术著作,并定为博士生必读参考书。

      ■本报记者刘燕

      人物档案

      刘绍禹,中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1900年生于新津县仁和乡,1914年由成都考入清华学堂,1922年考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教育学,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学习心理学,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回国任国立成都大学教授。1950年1月为四川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2年为副校长兼教务长,1956年加入中国-党,1957年由国务院任命为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大)院长。1963年他组织成立四川省心理学会。1981年3月28日病逝北京。曾被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