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名人杂谈
  • 薛涛是乐妓是诗人?
  • 唐君毅新儒学集大成
  • 第五世格达活佛生平
  • 天府赤子周太玄
  • 杨森与春熙路及其它
  • 大慈寺 玄奘光辉一生之起点/图
  • 古代四大美女的来历/多图
  • 成都的“泰戈尔”
  • 宋美龄在四川
  • 旧中国四川军阀绰号“集锦”
  • 最新热门    
     
    诸葛亮与凉山

    上,兵战为下。愿早服南人之心、以收长治久安之效”。诸葛亮听了连连点头,这一战略思想后来贯穿南征始终,一直为后世称道。
      
      南征出兵不久,从滇东率兵西上援助高定的雍闿,因到迟了一步引起高定的怀疑,被高定部下杀死,于是孟获代替了雍闿。诸葛亮抓住时机,纵兵奋击,于卑水(今昭觉)与高定决战,斩了高定,收复了越雋郡。接着,五月渡沪(金沙江),乘胜追击逃回益州郡的孟获、孟获在盘江上游(今曲靖段)和诸葛亮展开决战,一战即被捉住。诸葛亮决心对这位深得夷、汉所服的孟获实行攻心,使其心服,真心归顺。于是,布列营阵,引着孟获参观了一番之后,问道;“此军如何”孟获回答:“原本不知你们的虚实,所以打了败仗。今天承蒙赐观营阵,也不过如此,若是放我回去整兵再战打败你们也不难。”诸葛亮果然放了他。就这样,一连捉了七次,放了六次,最后一次“亮犹谴获”,孟获心悦诚服地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整个南征,从出兵算起,最多不过半年时间。南中安定后,孟获升迁到蜀汉中央任御史中丞,负责监察朝廷官吏,职权很大。 诸葛亮统率西路大军,“五月渡泸”前在凉山的具体活动,史籍语焉不详、因此,诸葛亮南征的凉山遗迹,虽传说甚多,但依据甚少,尽管这样,从中仍可领略古代征战的境况,了解后世对诸葛亮的崇敬。
      
      凉山现有四处诸葛城,三处孔明寨(堡)和六处孟获城。西昌诸葛城,位于西昌市30里古驿道上,旧名崩土坎,后称经久坎、经久乡。城滨安宁河,今犹有残迹。据《元和志》、《明志》和《四川通志》载,这是诸葛亮在越雋郡所筑最大土城,周长近3里。越西诸葛城,亦称奴诺城,据《四川通志》,位于越西城北17里,是诸葛亮在越西筑的第一城。冕宁诸葛城.共两处。地方志记载,一处在冕宁县南3里或县东南80里,是诸葛亮入越雋嶲所筑第二城。按志书载,在今沪沽与漫水湾间,现已无迹可寻。另一处在冕宁城南五里山上,早废。孔明寨会理有两处,一处在会理东北80里,是诸葛亮南征设置的营寨,至今其名犹存。《会理州志》曾有记载。其地是一小峡谷,白果湾河与驿道(今为川滇公路)自谷底穿过,形势险要。另会理城南10里周家村对面山头还有一个孔明寨(又名诸葛寨)、营棚壕堑清朝时犹存。孔明堡,在今雷波县马湖乡南部,南征故道西段,两水之间的一山岗上,当地传说是诸葛亮南征军的大本营所在,亦名中山堡。《三国志》载,诸葛亮“欲俟定军众集合并讨之”即等待高定兵力集中到卑水后一齐歼灭。六处孟获城,即:西昌“都司城南二里”《明统志》;冕宁县东30里马鞍山;冕宁拖乌菩萨岗对面山头,据说至今仍可见水栅栏等遗迹;美始县境北部;盐源打冲河西岸;会理云甸乡境,或巴松沟、天宝山。除西昌城南的一处外,其余实际是叟帅高定所筑,孟获并未到过这些地方。 南征故道,即诸葛亮自安上入越雋郡马湖的道路,在今雷波县马湖东北金沙江岸。这是过去从宜宾一带进出凉山的唯一通道,长约30公里。现在仍有多处残存。路蜿蜒于悬崖绝壁上,有些自岸隙间凿出,下临滔滔江流,形如栈道,陡窄难行。雷波一带有许多南征传说,有的方志中亦有记载,流传较广的有:中田乡沙湾村或普口乡双龙桥有一地名叫倒马坎,诸葛亮至此时马失前蹄,险些丧命。大陷槽、聚兽坡、藤甲岩.都是诸葛亮与孟获两军争战之处。大陷槽壁立千仞,中有狭道,是诸葛亮火烧孟获藤甲兵处。为记大陷槽战事,后人于悬崖上镌刻了“龙湖雄关”四个苍劲的大字。葫芦山,是益获老家、孟军大本营。百合谷是孟获之弟孟优所住山寨。孔明打卦石,是诸葛亮擒纵孟获时占卜吉凶处。 哑泉、圣泉。《三国演义》描述,蜀军至此谒而饮之皆失声,故名哑泉。有两处,其一在冕宁沪沽东五里。据《宁远府志》说,原在泉侧立有一碑,上刻“此处哑泉不可饮”六字。其二在雷波,《四川通志》称:“在小凉山十五里,至今穴存焉,人食之皆失声”,现已无法寻找。圣
      
      泉,《越嶲厅志》载在厅境河南站云嵩寺。蜀军饮哑泉失声后,孟获之兄益节指引,以此泉水解之。 五月波泸处,有东、中、西三地之说。东渡,在今宁南华弹。此系古渡口,昔多瘴疠,去益州郡治滇池县(今云南晋宁县东)最捷。中渡,在今会理通安镇,即红军巧渡金沙江的皎平渡。此系越雋与益州郡间的主要渡口。西渡,在今会理西南龙街渡,该渡是蜀汉时会理与大姚间正道。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