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袁世凯与小站练兵将别人编译的兵书署自己名 |
 |
|
|
提起小站练兵,熟悉中国近代史的可以说无人不知。小站位于天津津南区,这里不仅以袁世凯曾在此练兵而出名,并且还以盛产驰名中外的小站稻而出名。由于这里水网密集,稻谷飘香,鱼肥蟹美,过去有“小江南”之称。然而,李鸿章督直以前,这里却是不生稼禾的盐碱荒地。
小站之名的来历
同治九年(1870)年天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俗称火烧望海楼事件),不久,李鸿章接替了崇厚任直隶总督。李鸿章到天津后,感到天津作为京畿之地,又地处海口,加强防务非常必要。于是于同治十年(1871)年,将驻扎在陕西的淮军盛字军(老盛军)调到青县的马厂驻防。同治十二年(1872)年,为加强近海地区防卫,李鸿章又命盛字军统领周盛传在津南地区的新城修筑炮台。炮台筑毕,为方便马厂与新城炮台之间的联系、往来,盛字军又修筑了一条长约70公里的马厂至新城公路。公路沿途每5公里设一小站,10公里设一大站,共设了15个驿站。光绪元年(1875年)周盛传将其盛字军除马队外,其余各营移师至津南新城附近的潘永安坟地小站以北,在这里安营扎寨,先设立了“亲军营”,随后以“亲军营”为中心,按矩形方阵修筑了18个营盘。这些营盘与新城炮台遥相呼应,南扼歧口,东控大沽,形成军事要地。潘永安坟地的小站因此也名声鹊起。现在小站已成为天津津南地区三大名镇之一。
盛字军小站初练兵
周盛传的盛字军在小站驻扎时,一方面大量垦荒屯田,另一方面加强训练军队。
周盛传驻扎小站时期,正是李鸿章在天津大兴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机器局在李鸿章的督办下,能生产西式洋枪洋炮和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粟色火药。与此同时!李鸿章还 < 1 >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