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存在·情感·境界 ——对蒙培元思想的解读
  • 傅山的学行与儒学
  • “有马者借人乘之”辨正
  • 箫韶遗韵,尽善尽美
  • 从文化立场看现代新儒家的界定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 儒学的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 杨义堂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
  • 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
  • 最新热门    
     
    这一次的国学热(1)

    本规模推出。《原道》辑刊就公开表明其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孔子研究》成了研究国学的重要阵地,1993年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国学研究》创刊。不管其学术水准如何,这种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儒学开始被当作学术来言说。这承续上了20世纪中期以前的传统。可惜的是,在那一波国学热潮中,留下来的不是一些厚重的思想、学术著作,而是一些奇异之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季羡林老先生的文字。季先生在《文汇报》1992年3月10日发表的《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中说:人类创造的文明或文化从世界范围来说可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大体系,每一个文明或文化都有一个诞生、成长、发展、衰落、消逝的过程,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从人类的全部历史来看,我认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目前流行全世界的西方文化并非历来如此,也绝不可能永远如此,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的寻求整体的综合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这一说法引起了学界一场不小的地震。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