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 说到“人文精神”(1)
  • “有马者借人乘之”辨正
  • 箫韶遗韵,尽善尽美
  • 从文化立场看现代新儒家的界定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 儒学的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 这一次的国学热(1)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 最新热门    
     
    说到“人文精神”(2)

        石勇:人文精神大讨论发端于1993年,那时知识分子经过之前几年的政治挫折已经丧失了理想:或“权贵化”,或“御用化”,或“下海”,或“痞化”,总之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渐渐消蚀掉“知识分子”这一光环,使精神生态恶化,庸俗不堪。社会上的精神生态当然更不用说了,侮辱神圣,亵渎崇高非常流行。“人文精神”就是在这个现实中逻辑地凸显出来。政治当然也是一个因素,但它只是一个背景,并且不是由这个背景刺激出人文精神大讨论。泛政治化或泛意识形态化有时候只能遮蔽问题。说到那场人文精神大讨论,王晓明这个人是绕不过去的。这既因为他是第一个“点火者”及讨论的重要参与者,而且也因为他最看重“人文精神”,以至到现在还念念不忘。2005年7月,他在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中曾说了一下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背景,是就文学和文化现象而言的。当时那篇点火的文章就叫做《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危机》。有意思的是,王晓明在这段时间的《中国教育报》上还发表了一篇文章《为啥“人文精神”大讨论不该忘却》,认为当时的讨论所针对的那些问题在这十年里非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重要。他认为,十年前发生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并不仅仅是过去的事情,它仍然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我以为这个判断是准确的。这就涉及到我们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我们的理解将决定我们判断它是否成为一个过去的事件。王晓明对此语焉不详,只是说崇高、责任感、敬畏等等方面是人文精神。人们当然可以给“人文”定义,然而再描述或列举“人文精神”的清单。但仍是徒劳的,因为“精神”无法被准确地界定和共同地理解,每个人对此都有他的看法或侧重点。在这种意义上,它的含义和“文化”概念一样含混不清。然而就像对待文化一样,如果我们把人文精神和人存在的独特性联系起来,还是可以得出一些清单的。正如文化属性是人的特有属性一样,人作为人,并且是一个生活于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