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 说到“人文精神”(1)
  • 说到“人文精神”(2)
  • 说到“人文精神”(3)
  • 说到“人文精神”(4)
  •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 儒学的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 这一次的国学热(1)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 最新热门    
     
    说到“人文精神”(5)

       石勇:姑且不论“经”是否能让人导致蒙昧,这种要求读经的方式和背后不允许质疑的预设的确是一种蒙昧。这种手法和宗教颇为类似,对圣经不允许质疑,对圣人更不允许理性审视。然而,少儿读经并不类似于成年人信仰宗教。“文化”(“经”所承载的中国文化)除了安身立命这一稍微“形而上”的功能以外,还体现为老百姓的日常伦理、思维方式、价值偏好等,它们都很难说就可以拒绝理性的检验。在儿童完全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把“经”植入他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中,实际上是把“经”当成了信仰的文本来看待。这种对儿童的“格式化”在现代社会里很明显会引起很多人的不快。如果圣人位于超验世界,是上帝一类人物,凡人的理性当然无效。但是中国的圣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中国的文化有很深的世俗化程度。蒋庆的预设是错误的,而且显得不伦不类,“听圣人的话”并等于人们要读的“经”经得起检验的理由。当然,复兴传统文化并不是坏事,一则传统有助于消除“无根”下的焦虑、燥狂和激进主义;二则传统可以构建一种权威,据某些人说它可以成为“宪政”的资源;三则中国已日益强大,日益需要一种“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超越于政治、经济上的分野而具有一种“公共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一些人对“读经”的方式方法批评很激烈,但更多的人已不像过去那样对“传统文化”持批评态度了。

      陈壁生:而最意味深长的是,在读经争论中,一大批向来以自由主义为言说资源的知识分子,一反从胡适到殷海光的反传统姿态,转而纷纷支持读经。鉴于“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两个敏感词汇在新儒家如徐复观身上有合流的倾向,鉴于从20世纪90年代初“国学复兴”以来传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新的姿态,是否意味着中国大陆思想界文化保守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整合的开始?现在下任何断语,都属言之过早。

      石勇:整合可能谈不上,他们的“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