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 说到“人文精神”(1)
  • 说到“人文精神”(2)
  • 说到“人文精神”(3)
  • 说到“人文精神”(4)
  • 说到“人文精神”(5)
  • 儒学的当代复兴的思想视域问题
  • 《国学热十年人文热点对话录》
  • 这一次的国学热(1)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 最新热门    
     
    说到“人文精神”(6)

    传统文化中被定位为绝对价值的“经书”,到今天已经变成作为文化知识的“经典”,两者之间横亘着百余年的中国思想史。试图绕过这段思想史谈读经,忽视这段思想史直接承接传统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同时,文化保守主义情怀,经过百余年的摧残,特别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以后30多年的毁灭性打击,要进行重新培植,需要长期的过程。思想对人格、社会的影响,更不是一步到位。蒋庆先生在《〈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自序》中居然说:“吾中华儿童手持一编读之读之再读之,而他日君子之国、大同之世,必在此朗朗读书声中也!”如果承认儒学经书在两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曾深入渗透到政治社会的方方面面,就应该看到儒学价值在社会历史上的衍化与异化。孔孟的尊君敬父,在现实政治中却衍化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中有必然的历史和社会政治逻辑。儒学精义很难把握,而儒家经过专制政治的过滤,衍化出来的教条却不但容易理解,还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而且这些体现在教条中的那种心理积习,到现在仍然存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玉帛与钟鼓这些物质形式太容易做到,“礼”的精神则太难到达。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羊”是明显的而且可操作的,“礼”是心灵的而且只能体会的。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从思想理论降到政治制度以及日常伦理,本身就经过无数层弯曲。而在儒家赖以生成与发展的政治社会结构已经解体的今天,奢望读经兴国,不啻于天方夜谭。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