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 说到“人文精神”(1)
  • 说到“人文精神”(2)
  • 说到“人文精神”(3)
  • 说到“人文精神”(4)
  • 说到“人文精神”(5)
  • 说到“人文精神”(6)
  •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 这一次的国学热(2)
  • 最新热门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2)

    “主体性”,否则似乎仍处于别人的阴影之中,这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在2004年出版的《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一书中,亨廷顿认为,美国应该发扬盎格鲁—新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这是美国的根本“特性”,否则美国就有分化和衰落的危险。情况显然如此,如果不是这样,美国就会失去“自我”,没有“身份”。按现在的人们的一般理解,“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这两个概念的所指之差异可以忽略,而在民国时却有不可忽视的差别。现代一般认为,“文化保守主义”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大抵是“保住守住那些传统文化,并且进行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意思,这与“文化守成主义”的含义差不多。而也恰恰是这样,蒋庆不喜欢别人在这个意思上称呼他为“文化保守主义者”,因为他不仅是“文化上”保守,而且“政治上”也要来这么一手。按他的意思,这种意义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否定了文化上的政治内涵,是残缺的。在陈明看来,“保守”不是守着不放,坐吃传统资源。对他来说“法圣人之所以为法”,提出一个应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想方案,来解决现在的文化认同和身心安顿等问题是最重要的。他的“即用建构”理论即是此一认识下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陈明的工作与当年梁漱溟的工作倒可以相提并论。而也恰恰是从梁漱溟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文化守成主义者”的工作还只是个开始。似乎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可能是失语的结果,梁漱溟所关注的农民的身心安顿问题没有在公共领域上表现出来,倒是城市社会对“文化保守主义”表现出某种程度的热衷。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