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4)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5)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2)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3)
  • 说到“人文精神”(5)
  • 说到“人文精神”(6)
  •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2)
  • 最新热门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4)

    又逢艰难救亡之机,所以南海先生想一步到位,不料恰逢袁世凯想做皇帝,又企图在孔教中寻找其倒行逆施的合法性。政治的利用,使“孔教会”臭名昭著。儒学是否可为儒教,先师是否可为教主,固有可商榷者,但从儒学到国教,学理尚未厘清,便欲施加全国,故连康有为的得意门生梁启超也提出怀疑。

      石勇:蒋庆先生或许可以从康有为的经验教训中看到些什么。

      陈壁生:孔子的第二个形象是“先师”。在这一形象中,继承者又分出不同的面向。第一种面向是“内圣”的先师。大致上可以说,完成这一形象塑造的,是偏向“儒学研究者”之类的人,也就是把儒学“哲学化”的学者。西方学术体制传入中国之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出版,“中国哲学史”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得以建立。以西方哲学作为标准去衡量中国传统儒学,孔子的形象为之一变,孔子的“先师”角色被哲学史学科确认了。

      石勇:在“中—西”二元对应中,对应于西方哲学,如果中国有哲学,那么儒学则应是,孔子也就是“哲学先师”。

    陈壁生:在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中,写到孔子的形象:“孔子只是一个‘老教书匠’。”其表现,最主要的就是孔子是第一个使学术民众化的教授老儒,以六艺教人,并使六艺平民化,始于孔子。这样,孔子的形象就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苏格拉底了。就像苏格拉底最后成为西洋哲学的正统,孔子哲学宗派最后也成为中国哲学的正统。把孔子思想哲学化,变成跟西方哲学一样的理论这种做法,主要是把儒学当作一种“知识”,不但跟当下生命信仰无关,而且与当下的生活无关,与当下的人生无关。第二种面向是“内圣外王”的先师。大体上可以说,完成这一形象塑造的,主要是从人类学、社会学研究孔子以及儒学的人,并且他们身体力行地躬行传统理念。这一类的研究者认为,当下的生命,是历史文化生命的承续,由此主张尽力遵守儒家的一些道德信条去生活。我仅举被称为“最后一个儒家”的梁漱溟为例。梁漱溟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儒者。他搞乡村建设运动,替农民说话,参加民盟推动中国的民主建设,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一个转变社会中的儒者栖栖遑遑的姿态。尤其是1953年,他公开批评政府,“近几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提高得很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依然艰苦,所以各地乡下人都往城里(包括北京)跑。城里不能容又赶他们回去,形成矛盾。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却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这种批评引发了最高领袖的暴怒,而梁漱溟不为所动。到了“批林批孔”时期,他又坚持己见,不参与这种运动,在他身上,体现了一个现代儒者那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傲骨。在这个大变局时代,儒学和孔子的形象,也在不断改变。儒学在两千年的专制社会中,既有与专制合作,为专制提供合法性理论的一面,也有批评专制,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的一面,现代儒家的选择,也将成为我们认识儒学,认识孔子的理论源头。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