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4)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5)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1)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2)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3)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4)
  • 说到“人文精神”(6)
  • 文化保守主义抬头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1)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2)
  • 最新热门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5)

    代交汇之后,“哲学”这样的术语,经由日语传入中国。那个时候,在西方已经有了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哲学学科,并且有了成熟的哲学史。而中国则根本没有这一套,中国的学问也根本不是按照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这些门类来分的。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西方既有的、成熟的学科体系,便通过留洋学生传入中国,由此建立了中国的现代学科体系。

      石勇: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混沌”终结了,学术分科建构了一种“秩序”。

      陈壁生:用“哲学”整理中国思想的做法的开创者是胡适。在那个时候,公认的意见是,没有西方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是不可能的。蔡元培就说,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我们要编成系统,古人的著作没有可依傍的,不能不依傍西洋人的哲学史。所以非研究过西洋哲学的人不能构成适当的形式。”胡适被蔡元培称为既于西方哲学史很有心得,又有兼治汉学功力的哲学史家。1919年2月胡适发表了《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成为中国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哲学史著作,一举创立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体系。

      石勇:胡适将经典即所谓“哲学家的著作”称为“原料”,而将古人关于哲学家的传记、轶事、评论等称为“副料”。这种研究方式,很明显是将中国哲学认为是一个“曾经存在的对象”,而很多“哲学问题”都没有带入现实。尽管此后的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对儒学的研究仍然是受到胡适路子的影响,但已是通过观念演绎、思想阐释的方式来承续儒学的香火了。       (作者:陈壁生 石勇 著 李明华 主编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