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
  • 南怀瑾·论语别裁·里仁第四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 论语别裁·前言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先进第十一
  • 南怀瑾·论语别裁·子罕第九
  • 南怀瑾·论语别裁·泰伯第八
  • 最新热门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谢保成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社会活动家。早年赴日学医,不久弃医从文,出版新诗集《女神》,将尚在尝试的白话诗推向新高峰。1928年―1937年流亡日本,以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研究为突破点,运用“新兴科学的观点”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推出三部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独辟“草径”,确立起全新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卜辞通纂》通过传世甲骨精品确立起认识甲骨文的“系统”,洞悉了甲骨卜辞的诸多奥秘,使其跻身“甲骨四堂”之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把考古纳入“美术视野”,以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历史系统与地域分布结合,建立起认识中国青铜器的科学体系,迄今仍被奉为研治青铜器的圭臬。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首先从“文籍考订”入手,打开“层累地造成”的《周易》这座神秘殿堂,其第一篇《周易的时代背景与精神生产》(后定名为《〈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让《易经》自己来讲《易经》”。因此,郭沫若成为用《周易》打开认识“古代真实”大门的第一人。

     

      第二篇《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的反映》(后定名为《〈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指出今文《尚书》28篇经过后世儒者的粉饰,其可靠性依据时代的远近而递减。因为翻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引用了“亚细亚的、古典的、封建的和近代的资产阶级的生产方法,大体上可以作为经济的社会形成之发展的阶段”的论述,并推论说“这样的进化的阶段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很正确的存在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