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南怀瑾·论语别裁·雍也第六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公冶长第五
  • 南怀瑾·论语别裁·里仁第四
  • 南怀瑾·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 南怀瑾·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 论语别裁·学而第一
  • 论语别裁·前言
  • 郭沫若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 梁启超章太炎——两位叛出师门的大师
  • 对鲁迅评章太炎的不同看法
  • 最新热门    
     
    何新:章太炎晚年与甲骨文的一段公案

    人不可信,因为罗振玉‘非贞信之人’。第二是龟甲刻文不见于经史。第三是龟甲乃‘速朽之物’不能长久。第四是龟甲文容易作伪。其实,这些理由,都不足以证明甲骨为伪。”

     

    董著中还记叙了金祖同就甲骨文与章太炎的一段交往,文字生动,堪称佳妙,故也抄录如下:

     

    “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一九三五),金祖同君去访他,又曾和他通信,他在复信中仍然坚持成见。金君是一位青年治契(即甲骨)学者,他当时抱着极大的热心向老先生游说,却碰了一鼻子灰。金君于所编《甲骨文辨证》上集自跋中,记叙进谒时情形云:‘先生貌蹇古,而健谈惊四座。……予以方治殷人札制,乃告以甲骨文。先生蹙然者久之,日:‘乌乎可!研机文字之学,《说文》其总龟也。今舍此外求,而信真伪莫辨之物,是不揣其本而齐其未,得无诬乎?为学宜趋正轨,若标新立异以自文饰,终于无成,将以自误也’。予方拟有所申述,先生已顾而之他。自是终席不交一语,临别一揖而已。’

     

    金君不服气,回家之后,一连串写了几封信去请教,章氏复过四次信,以后就不再复信了。”(《甲骨学六十年》58—60页)

     

    章太炎早年受业于清代朴学大师俞樾,研治文字训诂之学颇有成就。中年流亡日本讲学,曾著作《文始》一书,宗仿汉代大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又断以己意,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文字理论系统。然而许慎并不懂也未见过甲骨文字。清末甲骨文的出土和辨识,对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章太炎的文字学理论,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章太炎始则拒不承认甲骨文是上古文物,继则拒不承认甲骨文对文字学研究的意义。当时,董作宾等人在旧中央研究院组织下,已对殷墟作了多次考古发掘,并发现了大批新的甲骨文字材料。当金祖同写信将此事告知章大炎后,章太炎却认为:

     

    “考古之士,往往失之好奇。……民国十七年中央大学研究院(按,应为中央研究院)又派人往洹上一带搜求,得于村民屋下,展转发掘,所得遂多,且村民自告之耳。然则此洹上之人,因殷墟之说而伪造者也。”

     

    面对甲骨文被成批发现的确凿事实,章太炎虽然不再能一概斥之为一、二古董奸商的伪造,但他却既不能接受、更不能承认自己过去见解的错误。于是遂转而诬蔑甲骨文是小屯农民的伪造品了。章太炎的这一顽固立场,甚至连他的友人和学生也难以接受。所以在章太炎过生日时,他的学生黄侃(也是著名文字训诂学者)就送了他一份礼物。礼品放在红纸封内。章太炎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部罗振玉著的《殷墟书契前编》。后来老先生常把此书放在床头翻阅。而在他答复金祖同的第四封信中,态度就有了微妙的变化,说:

     

    “龟甲且勿论真伪。即是真物,所著占繇,不过晴雨弋获诸琐事,何足以补商史?”

     

    对于章太炎的这种变化,郭老曾评述说:“于甲骨则由否认变而为怀疑,此先生为学之进境也。”“窃观先生之蔽,在于尽信古书。一若于经、史、字书有征者则无不可信,反之则无一可信。”(《甲骨文辨证》序)

     

    章太炎是近代一位极其博学的学者通人。然而由于迷信古书,在学术上固步自封,以至对于新鲜事物嗅觉不敏,在晚年竟闹出了如此盲目地否定排斥甲骨文的一段公案。

     

    章太炎“对于金文,是疑信参半……对于龟文却断然斥为伪作”,而当时还有另一位著名的权威人物——康有为,则根本否定金文研究。康氏曾断言,古钟鼎上的商周遗文全是汉代刘歆及其门徒的伪造,而青铜器也是他们冒充古物埋入土中的(见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及《康有为传》)。此说与章太炎反对甲骨文的说法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政见上,章氏在晚清是革命派的领袖之一,而康氏则是保皇派的教主。在经学上,章氏是古文经学大师,康氏则是今文经学派的大师。因此无论在政治上或学术上,他们都是正相对立的。为什么唯独在反对当时学术界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金文、甲骨文这一点上,他们却站到了完全一致的立场上呢?

     

    托马斯·库恩曾经说:“与一种流行的印象正好相反,科学中的大多数新发现和新理论,并不仅仅是对现有科学知识货堆的补充。为吸收这些发现和理论,科学家必须经常调整他们以前所信赖的智力结构和操作装置,抛弃他以前的信念和实践的某些因素,找出许多其他信念和实践的新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新关系。接受新的就必须重新估价、组织旧的,因而科学发现和发明本质上通常都是革命的。所以,它们确实需要思想活跃、思想解放。这是发散式思想家的特点……〔否则〕,就不会有科学革命,也很少有科学进步”。(引自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研究的传统和变革》)

     

    早年的康有为和章太炎,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不同阶段上,都曾经是“思想活跃”的“发散式思想家”。康有为青年时代曾著《新学伪经考》,大胆攻击《十三经》中的一大批封建经典尽是伪圣伪经,为他的变法维新主张制订理论。章太炎青年时代在《民报》上曾高高举起“民族革命”的大旗,怒斥当时的清朝皇帝是“小丑”。但到了晚年,康氏竟堕落为保皇派的遗老,成为一个竭力阻挡历史潮流,主张尊孔复古的可笑人物,自不必说了。章太炎却仅仅由于在学术上,难以接受因甲骨文的发现而给老的《说文解字》文字学系统所造成的强烈冲击,也顽固地企图根本否定和抹杀这一新出现的事物。近代学术史上的这一段公案,还是耐人寻味的。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