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论儒家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儒学的使命 ———专访杜维明
  • 评叶廷芳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及展望
  • 儒学值得现代人充分汲取
  • 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如何可能
  • 超越中的新儒学
  • 近百年的儒学与《论语》热
  • 儒学本质与现代生活
  • 试论儒学与现代性的问题
  • 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儒家诚信观的现实意义
  • 最新热门    
     
    和谐人格:内方外圆

    P>

     

    内在刚强

     

      对于人的内在德性塑造,孔子首先是要求“直”。“直”包含无隐、无伪、耿直、率性而为。孔子

    肯定“直道而行”的品格,表白自己“吾无隐乎尔”。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在世上生存是因为直,欺罔的人也能生存,那是侥幸而避免了灾祸。相反,对不直的隐匿性格,孔子则持贬斥、否定的态度。其次,提倡“正”。指一个人的品行端正、行为正派。再次,赞赏“刚”。“刚”表示一个人理想、目标和原则的坚定性和不可移易的特征。孔子提出:“刚、毅、木、讷,近仁。”“刚”是第一位的品格。孔子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一个人为了保持内在的信念,生命也可以放弃,可见其内在的刚强程度。

     

    外显柔顺

     

      孔子同时却主张以进退适宜的方式达到外在的柔顺,保持与外在关系上的和合局面。他曾赞扬卫国大夫宁俞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俞的过人之处,不在于政治清明时他能施展自己的才智,而在于政治黑暗时他愚钝得使人浑然不觉,达到了常人难及的高度圆顺,从而保持了自己内在方正的品质,构成了一种完美的人格。孔子一方面反对只讲处世圆滑而品行不正的行为,如他多次表明对“巧言令色”之人的反感,认为花言巧语,外表伪善的人,很少有仁德。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不知灵活变通,就难有人格的完满。

     

      孔子还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人生理念,这里的“不同”,是指人内在的方正、刚强和个性差异;这里的“和”,是指人们以圆通柔顺处世方式而实现的与外在事物的和谐。(《羊城晚报》6.17)

     

       来源:文摘报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