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论复兴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 有关“儒学三期说”之辨正 ——就教于李泽厚先生
  • 孔子的管理艺术
  •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傅佩荣做客“新杏坛”讲孔子
  • 诠释过度与诠释不足:重审中国经典解释学中的汉宋之争——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例
  • 荀子: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
  • 从“德以事神”至“尽心成德”:两周祭祀观念之嬗变——以“德”为中心的考察
  • 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儒学”镜像
  • 儒道人性论之基本差异
  • 最新热门    
     
    易学与近代科学

    落后和保守。当时的莱布尼茨正在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但他的这一研究并没有立即在中国引发出易学科学热。进至1980年代,在文化热的大潮中出现了易学热,并且易学与科学的结缘成为其特征。

    易学与“中西汇通”的提出

    “中西汇通”是受命编撰《崇桢历书》的徐光启作为编书指导思想提出的。他按照自己理解的宋明理学中的科学精神,赞美一切“格物穷理之学”,以“一物不知,儒者之耻”为铭。他推崇王守仁的“兼长备美”思想,为“超旺”而“汇通中西”。他发挥易学“革故鼎新”的思想,主张“治历明时取象于革”,矢志改革历法。当代竺可桢曾把徐光启同培根作比较,认为前者比后者更伟大。

    明代行用的《大统历》是郭守敬《授时历》的改编本。至明未时误差日渐明显,遂有改历之议。令徐光启修改历法,1634年完成《崇桢历书》。书中介绍了西方古典天文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阐述托勒密、哥白尼、第谷三人的工作。采用几何模型方法改变了中国天文学的形式和思维方法。

    在中西两方文化接触以后,“汇通”成为处理中西学关系的一种指导思想。两种文化接触和交融是文化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中西汇通”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尽管在实践操作上有很大困难,而且还需依情势权衡偏重。但是,几乎从一开始,这种“汇通”就在虚幻的“西学中源”说的影响下,以考据学的方法进行,走到一条歧路上去。

    清代考据学亦称“朴学”,在乾嘉时期扑学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学界主流,人称乾嘉学派。乾嘉朴学大致分为三派;吴派、皖派、和杨派。吴派力求模仿和继承汉代经师,不重论是非,偏于唯汉而是;皖派对汉代经济学既信又疑,不限于断章取义,而是功精比堪,阐发是理;杨派开墨学之先河,反对守株,追求开拓,注重实测。

    方以智,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出身三代易学世家。一生矢志以文化挽救民族,著作数十万言。有关科学和易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物理小识》、《通雅》、《内经经脉》、《医学会通》、《周易图象》、《易余》。

    方以智发挥《易传》中的“会通”思想,立志实践两个方面的会通:一方面,他会通中国传统文化的诸领域;另一方面,他企图调和中西,以易学改造西学。前者是方氏家学的传统,其特点是以经世思想为出发点调和朱陆,后者是西学东渐形势下的一大潮流。

    方以智的“质测”兼“通几”的方法论风识所的正是这种“会通”意识。一方面,他的“格物之则”包括“天之则”和“心之则”,“求多理于外物”《质测》与“求一理于内心”,要求“会通”感官的“小体”与心智的“大体”另一方面,他的“质测”合儒学的“格致”与西学的“观察实验”于一语,而“通几”又兼《易传》的“研几”和西学“几何”之义。方以智为兼采西学曾走访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厚交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令子中通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游学京师。艾儒略《西学凡》和《职外方纪》,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以及当时出版的《天学出函》、《星土分野》、《主制群征》等西学书被其征引。《物理小识》引文中西学资料占百分之五。

    方以智在其著作中也批评西学。他批评西学的“上帝造物”神学观,以中国古典中“地恒动不止,如人在舟坐,舟行而人不觉”批评地心说,他还指责西学重质测而忽视通几。

    朴学皖派先驱江永,著作甚丰。易学著作有《河洛精蕴》,同科学有关的著作有《翼梅》、《律吕新论》、《律吕阐微》、《春秋地理考实》。

    江永在行星运动理论方面多取西说。他对《历算丛书》加以衍绎,著《翼梅》八卷,对梅文鼎以中学附会西学之处,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

    江永所著《河洛精蕴》九卷,专论河图洛书。他依周郭颐“圣人之蕴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一发”之义,名其书为“河洛精蕴”。

    莱布尼茨的易卦二进制

    莱布尼茨的二进制与易学的关系是讨论易学与近代科学之间相通的一个很合适的案例。莱布尼茨因为从二进制数学理解了六十四卦图而高兴地说,几千年不能很好解决的奥秘由我理解了,应该让我加入中国籍吧!他在其致德雷蒙的信中曾这样述说他的这易贡献:《易经》也就是变易之书,在伏羲的许多世纪以后,文王和他的儿子周公以及在文王和周公五个世纪以后的著名的孔子,都曾在这六十四个图形中寻找过哲学的秘密。这恰恰是二进制算术,在这个算术中,只有两个符号:0和1。用这两个符号可以写出一切数字。

    半个世纪前,日本学者伍来欣造评论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与易图的一致性时曾说:“二元算术与易,便是东西文明之契合点的象征。”对于这一著名的易学史上的历史事件,各种书刊有许多失实的报到。主要不实之论是所谓“莱布尼茨受《易经》的启发创造了二制数学”。

    其实莱布尼茨是1679年写出他的二进制数学体系的。他看见易图是在这之后。莱布尼茨通过中国的传教士白晋看到了易图,受白晋影响于1689年开始注意《易经》。1701年莱布尼茨把自己的二晋制数表给白晋看。同年白晋把邵雍的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合付羲六十四卦方位两个图给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发现易图就是0-60的二进制数表。这只能说明他发现了易图结构和他的二进制算术的一致性。

    莱布尼茨布是二进制的最早发明人。他的灵感来自他在耶纳的老师埃哈特瓦伊尔所著关于四进制的伊本书。他之所以接受易图,还有一个重要文化因素。白晋在给他的信中说,伏羲与希腊神话中的特里吉斯可能是同一个人。因此,中国语言是《圣经》所说洪荒辟世前的学者所共同使用的语言。最终追到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一点很合主张东西方晋适宗教统一的莱布尼茨的口味。

    从现代数学的观点分析易图的结构始于白晋和莱布尼茨对邵雍先天六十四卦图的二进制解。计数可以有各种进制。在日常生活中,大都采用十进制,也有非十进制计数法。例如,十二进制法,六十进制法,一百进制法。二进制是逢二进一,且只用0和1两个数码表示所有的二进制数字。如果把阴爻以“0”代替,阳爻以“1”代替,可以看出易卦可以排成二进制数码组。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