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论复兴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 明代儒学的转向与中国画艺术平民化、商业化发展的关系分析
  • 有关“儒学三期说”之辨正 ——就教于李泽厚先生
  • 孔子的管理艺术
  •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傅佩荣做客“新杏坛”讲孔子
  • 易学与近代科学
  •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 论儒教是否为宗教及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关系
  • 孔子的教育思想
  • 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 最新热门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第三、进入商朝,演变成《归藏》,首卦是坤卦,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即万物始发端于大地,终又归藏于大地。《连山》《归藏》早已失传,在近年的考古中发现了《归藏》的残本。第四、商周之际,“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文王对《易经》的卦序做了调整,以干卦为首,并选择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卜辞写在每一卦的后面,其子姬旦由对爻辞进行了整理。第五,春秋时期,孔子以及其弟子做《象传》《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传本《周易》之中,文王、周公所作部分称为的《易经》,孔子及门人所作部分成为《易传》。《经》和《传》构成了《周易》的基本内容。现代有很多学者对易经和传的产生过程提出质疑,提出种种说法,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话题,在此从略。 

    《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儒家将其列为群经之首。从历史的角度看,《周易》本来是一本卜筮之书,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一本以“推天道明人事”为基本理念的文化典籍。《周易》肇端于上古,成书于商周之际,完善于春秋战国。《周易》中包含有丰富的古代教育起源和发展的资料。 

     

    一、以筮为教 

     

    易本卜筮之书,上古社会非常注重卜筮的教育。据《周易,系辞》记载:“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人认为,八卦即是人类与神沟通的工具,也是圣人对万物规律的总结,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先秦典籍《尸子》记载:“伏羲始画八卦列八节而化天下。”这清楚的表明,伏羲画卦可以教化天下。在夏商周时期,卜筮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1、卜筮是殷商以前政治和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卜和筮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种术数活动。当时人们决定重大事项之前,要用火灼龟甲或牛的肩胛骨,根据灼开的裂纹来推测人事的吉凶,这种占法即是龟卜。史载最早的卜的资料,是商周时代刻有卜辞或占卜符号甲骨。而筮是《易》占的方法,根据《系辞》记载:“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周易》之中用五十根蓍草来占卜,占卜过程中有复杂的数字的变化,古人认为,这些卜筮过程和数的变化都是行鬼神之道,展示鬼神的奥妙和其对人间万事的力量。用五十根蓍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演算,得出一个卦象,根据卦象和卦爻辞判断吉凶。龟卜的产生年代要早于占筮,龟卜的内容比较简单,而占筮则引进了数学概念,有着比较复杂的演算过程。《易》占提出了一套富有辩证思维的数学模型,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易传》提出“人谋鬼谋”之说,认为《易》的卜筮活动是鬼神昭示和人逻辑分析的综合。八卦的产生过程、筮仪的制定都体现出了人(圣人)的智慧,筮仪之中的随机过程则体现了“鬼神”的意志,根据具体情况对占筮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易》也关注根据不同情况对结果进行理性分析。《易》占以阴阳变化为核心、重视数理、重视易象、重视理性分析,这些特征决定《易》占比起龟卜更为复杂和进步。所以,《易》占是先民走向理性与神性相结合的第一步。 

    在殷商及其以前时期,与“鬼神”的沟通是国家的大事。《尚书》《周礼》等书籍中有详细的记载。孔子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礼记.表记》)《尚书·洪范篇》作为记述远古大禹政治管理活动的原始数据,向我们展示了占卜吉凶在殷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洪范篇》云:“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疆,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噬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逆于人,用静吉,用作凶。”[1]从这段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上古社会的政治决策取决于国君、卿士、庶人、卜、筮五方面因素,卜、筮的意见至关重要,国君、卿士、庶人的意见只是起一定的参考作用,而卜、筮的结果却具有最终的决定权。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三代都有教育机构,“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XIANG)。”在殷商以前的教育活动中,占筮教育占有主要地位。从殷墟出土的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殷商时代的贵族几乎无事不占。学习卜筮是贵族子弟参与政治活动的基本条件。《蒙卦》是《周易》之中专门谈论“启蒙教育”的卦,《蒙卦》的卦辞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筮”既是“卜筮”,是古代学习的内容。儿童学习卜筮的方法以后,进行卜筮得出一个结果,求教与老师,在第一次卜筮后,老师就给他解释相关卦爻的含义。但卜筮和教育都是具有宗教性的神圣活动,不可当作游戏,如果天真的儿童把他当作游戏,再三的卜筮就亵渎了庄严的仪式,但这些活动只是儿童天性的反映,也不便于处罚,所以老师就沉默不教了。这一卦的内容反映了古人对儿童教育和占筮教育的重视。 

    3、从殷墟甲骨文看占筮与教学的关系 

    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殷商之人在选择建学地点、上学日期、教师人选以及课程安排之中,都要占问吉凶。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教育水平处在初级阶段,一方面也反映了殷商之人对于教育活动的重视。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在夏朝已经有了大学和小学之分,大学是国学,小学是乡学。甲骨文中已经有“大学”的纪录,在当时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归藏》易学为核心的卜筮教育、人伦和人格教育、军事教育、以祭祀为核心的礼乐和“舞”的教育。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