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论孟子的经济学思想
  • 《论语》“罕言利”辨析
  • 答邓晓芒教授
  • “亲亲相隐”、“容隐制”及其对当今法治建设的启迪
  • 民主、市民社会与儒学社会政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 从管仲到慎子和孟子的民本主义
  • 浅论陆贾的政治法律思想
  • 我的中国现代文化观
  • 孔子的人格魅力
  • 孔子的好学精神
  • 最新热门    
     
    “道统”与朱子的新儒学

    子所谓的道统,实际上就是自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孟子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传统。道统的直接对立面,是异质文化,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所以,捍卫道统就是捍卫本土文化,就是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捍卫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提出“道统”这个概念,既具有伟大哲人社会担当的现实意义,更具有伟大思想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

     

        一、朱子倡“道统”继绝学

     

        道统就是自“上古圣神”以来所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精神传统。

     

        淳熙己酉(1189)春,朱熹作《中庸章句序》,开宗明义说:“《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

     

        这是“道统”作为一个专用名词的第一次出现。

     

        那么,什么是道统呢?朱子以为,道统就是自“上古圣神”以来所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精神传统。他认为,道统为上古圣神所创立,但是由尧、舜形诸文字;道统的传承系统是这样的:

     

        上古圣神(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成汤、文、武之君,皋陶、伊、傅、周、召之臣——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二程子……

     

        我们仔细品味《中庸章句序》,不难看出朱子的文化与精神关怀之所在。首先,他关注传承,也就是说,道统不能断,所谓“继往圣,开来学”。其次,他特别警惕异端之学对道统的侵蚀与阻断。在朱子看来,异端之学在子思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孟子能“推明是书”,而使道统得以相续。但是,孟子尔后,道统就中断了。在朱子的传承体系中,从孟子到二程,中断时间达千年之久,而道统失传的主要原因恰恰是:“异端之说日新月盛,以至于老、佛之徒出,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这一判断,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朱子在论说中往往老、佛并举,但是,真正引起他忧虑的主要是佛。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后变成了禅宗,从此,佛教在中国生根而得以广泛传播。佛教由于历代帝王的支持,传播之快,信徒之众,远远地超过了儒学。佛教,是外来文化,佛教文化的大举入侵,首先和主要冲击的,是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的本土文化。尤其是大量的知识分子信佛、佞佛,以佛教的教义来曲解儒学的经典,使中国的本土文化有中断的危险。所以从唐代起,就不断有人对这种危险提出了警示。宋代的知识分子中也有文化主体意识非常清晰的学者,他们以继绝学为己任,他们的杰出代表就是周(敦颐)、程(程颢、程颐)、张(载),他们创立的道学为儒学的全面复兴开辟了道路。但是,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承担起儒学全面复兴与道统继绝开来的重任。完成这一任务的是朱子。

     

        道统的中断,除了异质文化的入侵使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使传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所谓“斯文湮塞,人心蛊坏”。

     

        其实,今天我们看道统,不能仅仅停留在朱子那个时代。我们不能狭隘地看道统,朱子所谓的道统,实际上就是自伏羲、神农、黄帝、孔子、孟子以来形成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传统。道统的直接对立面,是异质文化,是异质文化的入侵和对本土文化的阻断。所以,捍卫道统就是捍卫本土文化,就是捍卫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捍卫我们的精神家园、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子提出“道统”这个概念,既具有伟大哲人社会担当的现实意义,更具有伟大思想家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深切关怀。

     

        道统的式微,并非自宋代始。道统从兴盛到衰败,除了以上所述的两个原因外,还有它自身的原因。

     

        儒学自东汉取得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以后,孔孟之徒就开始了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和发挥。但是东汉以后,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战争频仍,南北暌违,儒学经典的传授各守师法,门派林立,尤其是长期的南北割据使南北两地的经学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和变异。李世民统一全国以后,以雄才大略看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混乱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危害,贞观十四年,他命孔颖达修《五经正义》,使儒学经典归于一统,其功居伟。但是,一部《五经正义》,后来扩大到《十三经注疏》,同样走上了繁琐与复杂,穿凿与附会的不归之路。儒家的经典被学究化,远离生活,远离民众。

     

        更为严重的是,《十三经注疏》被化为国家的意志以后,使儒家经典定于一尊,被固化,被封闭,被教条,从而失去了活的生命力。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被固化了的儒家经典却不能与时俱进地对时代做出回应,它成了书斋中的摆设和经师们的玩物。它的式微,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承续道统,建构“新儒学”

     

        朱子承担起改造儒学,重建儒学,承续道统的历史使命,他建构了“新儒学”。

     

        朱子承担起改造儒学,重建儒学,承续道统的历史使命,他建构了“新儒学”。

     

        朱子是如何改造儒学、重建儒学的呢?

     

        首先,朱子对儒学的经典作了一番重新整合,整合的目的是简化和经典化。他大刀阔斧地删繁就简,抽出最核心最基本的文本予以重新诠释,使之经典化、系统化,从而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儒学体系和理论框架。这一工程的杰作就是《四书》学体系的形成。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朱子新儒学的核心文献。朱子的诠释,不做学究式的繁琐考证和引经据典,一以简洁、通俗和准确为务。经他的改造,这四部经典变成了可读、可研究、可深可浅、可开可合的,进入理学殿堂的基本读本。

     

        其次,构建自觉的理学体系。

     

        宋以前的原始儒学,其核心议题是:修、齐、治、平。他们的视野还没有拓及到宇宙和人性的本源问题。朱子为儒学补上了这一缺失。他构建了心性论以揭示人性之本源;他构建太极论,以揭示宇宙之本源。同时,他还构建了理气论、认识论、修养论、人性论等。

     

        第三,在构建其理论框架的同时,他建立了自己的话语系统,这一话语系统为建设和完善新的思维方式提供了语料和平台。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