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对当代儒学两种观点的批评
  • 儒家伦理与郑家栋“缺德”、中国式腐败的关系
  • 孔子的“生存叙事”与“生活儒学”的敞开
  • 驳“儒家文化崩溃论”
  • 儒学当代开展的三个向度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 上博简《内礼》与《大戴礼记·曾子》
  • 当代儒学思想的扩展形态
  • 牟宗三先生第三期儒学之概念与三统并建论
  • 儒学在美国:动向与反思
  • 最新热门    
     
    对“生活儒学”的批评 ----致黄玉顺先生的一封信

    le="MARGIN-TOP: 0px; FONT-SIZE: 10.5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200%;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玉顺先生:

     

    《述神》蒙贵网站采用,您的识量非一般所能及,首先表示感谢。

     

    其次,你说我没有了解你所说的“生活儒学”是什么,那么我愿再作以下的答复,以为说明。

     

    先只简单再指出一点:中国哲学的核心,如果不是全部“中国人所习的哲学”的话,至少是“转化为现代哲学的中国哲理”。

     

    “外国哲学”当然仍须“如其所是”的学习之,讲述之。在熊牟唐之后,有三条路可走:

     

    一是亦步亦趋的覆述/演伸/应用。(就此点而言,台湾的李明辉先生最可谓忠实无违而择善“固执”,如果不是“排他”的话;杨祖汉先生亦可称忠实,而现能主持台湾“新儒家”代表刋物。故我们不妨说李先生与杨先生或有点可比拟为阳明门下的钱绪山。只不过,不但完全没有独立运思的能力,而不可能真可称为“钱绪山”,且亦曾说牟宗三对“上帝”是“存而不论”的杨先生现在不知执“着”(平声)什么。自称是新儒家左派的林安梧先生----我去年回台湾去见他即是因同情于他之“左”,而他竟粗暴的变脸----拒绝刊登敝文,故亦不知他在想着些什么。现在他亦已在七月份《鹅湖》推出了他的“后新儒学”规模。他也说他是“生活”儒学。)

     

    二是重新安排时空、数学与逻辑,即所谓的“量论”。这是牟宗三所曾从事、但并未完全成功的,亦是今天讲现象学者不能不自知者。(台湾的吴汝钧先生不能在此方面真正为之,却反而一头走到偏路上去了----此“偏”与王龙溪之偏不同----而自欢喜赞叹。大陆的现象学者则恐怕还不必有吴先生在“创生”与“有/无”问题上的用心/警觉。)

     

    三是彻底明白/分别何为“自然”,何为“精神”,以彻底解决宇宙“体/用”的问题,黑格尔/马克思所留下的问题,[1] 与最终的“创世主/上帝”的问题(这不但是唐君毅“精神/人文”哲学犹待吾人省思的部份,也是熊牟唐三先生如何圆通融和的部份)。

     

    上所说之一是任何人皆可为,亦皆不能不经过。二是我当年所曾想从事而愧不能者(我曾想从王浩先生学点数理逻辑,但他却说“逻辑是末道小技”)。我亦因自认无法有力辩证牟师而不敢立言。我们或可期望中国人现之讲习现象学将来能与数理逻辑结合,而再出一如青年牟宗三的天才而为之。三却是我今已有悟而能明白说出者,而虽然不能从内部建立时空数学与逻辑,却能从外部指点出其真相/定位。有一天若有人真能建立“量论”(中国哲学今后的Holy Grail),那将是中国哲学完全站立起之一天,但亦无法逾出我今之所说也(即可是牟先生在祭悼唐先生文中所说的“文化意识宇宙”明确具体落实为人所“创/生”的“精神宇宙”,但人之为“创世主”仍不能违于“自然”;而且,人是宇宙“创世主”之观念若不成立----在“宇宙/自然”中“创世”之“人极”----则即使关于时空数学与逻辑的谜思也不必能真正解决)。

     

    “生活儒学”所说的“生活”虽甚佳,但那是不够的(也服不了现象学者或甚至由海德格所领军的存在主义)。“生活儒学”(不管是海峡那一边的)并没有真正知道牟宗三所说的“创生心”[2] 和“般若共法”是什么(“般若”在台海彼岸沦为“一本光明/同归于道”的“解业”论)。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释老若一时仍难掌握,(黑格尔的)“精神”总应该还能知(至少在敝文出现以后)?(康德是人人皆可不服气,但却不是人人皆可绕过去。胡塞尔/海德格真绕过去了吗?)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