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孔子
  • 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
  •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述评
  • 儒家文化发生的双重机制——以先秦儒家为中心的分析
  • 天与上帝——中西政治思想的宗教观念比较
  • 战国时期的禅让思潮与“大同”“小康”说
  • 《〈孟子〉理读》(下)
  • 《〈孟子〉理读》(上)
  • 《孝经》理读
  • 儒家文化自觉精神
  • 竹简《性自命出》与《孟子》“天下之言性”章
  • 最新热门    
     
    浩阔之气,雄辩之辞——《孟子》引微

    战国时代(前475-221年)。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受业于得孔子之真传的曾子,子思即孔伋,孔鲤之子,孔丘之孙,子思父孔鲤早逝),孟子则自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按东汉赵岐在《孟子题辞》中的说法,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并“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即孟子学成之后,乃象先师孔子一样,周游诸侯列国,以阐发和宣扬自己以“仁义”为核心的思想学说尤其是“仁政”之政治主张,直言“春秋无义战”(《尽心下》)。然而,是时“天下方务於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开篇乃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孟子以孔子学说和正道事业的正统继承人自居,胸怀力挽颓败悲苦混乱之世的远大人生抱负(儒者向有“道统”情结与救世情怀),为人气魄浩阔,为辞雄辩宏奇,有着一种咄咄逼人的,天地为我的恢弘浩瀚之气度。读《孟子》,除了能因《孟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而更好地认识中国思想文化(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编作注成一书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是称《四书集注》;元仁宗延祐年间官方始以《四书集注》试士),更在于能从孟子恢弘浩阔之气、纵横雄辩之辞中,体悟和传承孟子存心养性的思想精神,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与人生。 

    孟子自言“(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滕文公下》)。他“自任以天下之重”(《万章下》),一生以“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滕文公下》)即继承和光大孔子等先贤人物的伟大事业为己任(孟子以叹先贤叹己身的“无有乎尔”之叹结束全书,见《尽心下》末章),“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腾文公下》),周游列国,舌战群流,故而《孟子》一书充满了雄奇精妙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比如类比、比喻、排比、对偶、顶真,论辩时往往比兴类比,明了直观而生动锐气;或引蛇出洞而又请君入瓮,环环相扣;或节外生枝,出其不意,攻其谬误;更引经据典,言必诗书,谈史论世,文采飞扬。即使历经两千余年,静读《孟子》时,我们依然能为其深邃而浩阔的思想精神而击节叫好,或为其精妙而高超的论辩艺术与修辞技巧而拍案惊奇。 

    孟子建立在厚古薄今、崇古尚贤的社会历史观基础上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但绝非民主思想或民主政治思想),是孟子的根本政治思想和根本政治伦理观,他主张民生为本、仁爱为怀,主张修行仁德、实施仁政。在人生问题上,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皆可以为尧舜”(《告子下》),主张正身正己、反求诸己、反躬自问、反身而诚甚至是清心寡欲,主张存心养性乃至是养气涵神,“充实”然后为“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乃至“万物皆备于我”(《尽心上》),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上》)即天地同一、心摄宇宙的恢弘浩然之境。孟子的心性理论、心性思想,乃是宋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之先声,且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禅宗心学亦与之异曲同工(唐代韩愈就非常重视孟子在儒学中的地位)。 

    文科生不可不读《孟子》,入门者以杨伯俊先生的《孟子译注》为佳,中华书局1960年版,繁体横排,各大新华书店等有售;亦可通过电子互联网检索和下载有关文献。敝人《孟子的人生精神》一文可参,载《光明日报》2000年6月13日《理论周刊·学术》。 

    〖本文系为大学生撰写的《孟子》导读,辛巳年仲秋撰于杭州〗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