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道教礼仪之道教戒律
  • 道教礼仪之斋醮科仪
  • 中国道教思维方式探析
  • 道教礼仪之斋醮科仪
  • 中国道教思维方式探析
  • 百家之祖,道学双峰
  •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录摘)
  • 《道德经》与谋略策划的深层次意义
  • 老子的“无为之治”与现代管理(一)
  • 从 “道教之真精神”对生活道教的理解
  • 最新热门    
     
    百家之祖,道学双峰

    学者为顾问的16集电视连续剧《孔子》,描写了孔子不远千里到周都拜会问礼乐问道于老子,有4次老子与孔子这两位文化巨人的对话镜头,让人深受启发。孔子很谦虚,一些不太清楚的重要观点请教于老子;老子也把孔子当作朋友,很尊重孔子;固然他们意见不一样,但是其情节是很感人的。老子认为周守藏室里的典籍对学问的增长是有好处的,但是无益于消除动乱。因为动乱的产生不是周礼所能够解决的,其根源在于人心的私欲,并告诫孔子说:你的前景暗淡难料啊。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著名学者萧焜焘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缺乏能动自觉的盲目性,唯意志论;老子是"道法自然"、辅其自然、大顺自然,是一种立天道推人道高度理性自觉意识的能动性,是我命由天亦由我的天人合一"配天"观。老子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动善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儒家的后学虽然无法亲身聆听老子的谆谆之教,但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儒家本体论奠定基础的是《周易大传》,而《周易大传》实受过老子的影响。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建构明显受到了《老子》的影响,以天道言人事,在孔子那里难于找到,而在《老子》中则清清楚楚。
      先秦诸子中,受《老子》影响最大的当数法家。法家的代表人物申不害和韩非都"本于黄老"。对此,司马迁有一段评语,他说:"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虽然申韩的境界,远不如老子,但他们也是"原于道德"的。韩非为人口吃,说话不利落,但善于著书,在《韩非子》一书中有两篇是直接关于《老子》的,这就是《解老》和《喻老》,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解释《老子》的文字。
      先秦诸子受《老子》影响的远不止以上所言,还有诸如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宇宙万物本体意义上、大全意义上"道"的理念的提出使用;老子"善胜敌者,不与"与孙子"攻心为上"等等)以及慎到、天骈、环渊等稷下学派的代表。由此可见《老子》对先秦思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老子》中的思想,在西汉初年还被应用到政治生活中。当时黄老之学十分盛行,汉初的一些政治家深受其影响。名相萧何、曹参在治国时"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前汉书·刑法志》)。惠帝元年,曹参为齐国之相,为了治理齐国,他重金请来善黄老之术的胶西盖公,盖公对曹参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以此而行,齐国大盛。当时不仅萧、曹深信黄老之学,就连景帝时的窦太后也"好黄老之术"(史记·儒林列传)),黄帝、老子之书都读,《史记·外戚世家》写道:"窦太后好黄帝、老子之言,帝(景帝)及太子(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那些儒者,在这一时期颇受冷落。
      这是道学的第一峰--史称"文景之治"的辉煌。
      西汉皇位传至武帝刘彻时,有一个大儒叫董仲舒,他建议武帝弃黄老之术而用儒家之学,从此形成了儒术独尊的局面,然而,就是这位董仲舒,在他的思想中可以屡屡窥见《老子》的影子。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离合根第十八》上说:"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此人主所以法无之行也。"该说《保位权第二十》上又说:"为人君者,居无为之位,行不言之教。寂而无声,静而无形。"这些话都可以从《老子》中找到根源,虽然董仲舒是以此阐发他的思想,是以道解儒的,但他受到《老子》的影响则是无疑的。
      东汉末年,道教在中国出现,在西蜀鹤鸣山中,一个叫张陵的人创立了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这个道派奉老子为教主,把《道德经》奉为经典,规定教徒必须认真学习,后来的教首张鲁在汉中设置祭酒一官,专门负责向入道的人宣讲《道德经》。张鲁还写了一本《老子想尔注》,这是一本很有名的关于《老子》的注本。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将《老子》作为经典,对这部书的传播和普及有重要作用,这也表明《老子》在我国道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过不小的作用。鲁迅说过:中华文化的根底全在于道教。
      魏晋时期,玄学大盛,当时的玄学家(为何称"玄学家",认为老子道学思想意境深远,世人难以理解,是很玄妙之道。老子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体会,体察,体验,诸子百家都讲"体",提倡的是身体力行,以身证道。实际上是玄之又玄与实之又实的辨证统一)分为两类:一是在朝的,象何晏、王弼等;一是在野的,如竹林七贤。在朝的玄学家注重《老子》中的无为而治,如何晏有一篇《无为论》,其中说"天地万物皆以'';无为'';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所不成者也。"何晏传世的著作不多,王弼就不同了,他的著作十分丰富,而且传世的也不少,在其著作中有一种就是《老子注》,又称《道德真经注》,这是第一流的《老子》注本,深合《老子》原意。王弼作为一个玄学家,在他的《老子注》对"无为"思想屡有阐发,如他在解释《老子》第五章"天地不仁"时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在野的玄学家们注重《老子》中的"自然"之说,如向秀在《难养生论》中说:"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又说:"好荣恶辱,好逸恶劳,皆生于自然",为了体现自然之性,这些人放浪形骸,寄情山野,显示出超然物外之态。玄学家们的"无为"也好,"自然"也好,都是针对现实的弊端而发,在他们那里,《老子》中的思想成了发表政治主张,抨击现实的武器。
      必须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除王弼的《老子注》外,还出现了一种在后世流传颇广的《老子》注本,这就是河上公《老子章句》,通称《河上公章句》。这个注本以非常简明的语句,对《老子》加以注释,而且每一章之前,都标上本章的主旨。《河上公章句》所采用的多是道家养生之言,这是它的特色。在我国民间,河上公注本的《老子》十分流行,与学者们推崇的王弼注本,形成并驾齐驱之势。
      在唐代,《老子》一书受到了空前的尊崇。唐朝统治者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唐太宗说过"柱下为帝室先系",所以他们极力推崇老子。唐高祖武德年间,不仅为老子立庙,还规定三教次序以道为先。高宗时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是个敢作敢为的皇帝,在尊崇老子这个问题上也不遗余力,他尊《老子》为《道德真经》,令崇玄学的生徒学习,并把《道德真经》为贡举策试的经典之一。唐玄宗还为《道德经》做注,这本《御注道德经》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第一个皇帝注本。唐玄宗注《老子》时使用的是河上公本,这是当时官方普遍采用的本子,但唐玄宗对这个本子并不满意,认为其中没有反映出《老子》的精义,于是重新加以注释。玄宗注《老子》,大量运用佛家语言,如他在解释"道"时说,"道"就是"了性修心"。这一点反映了唐初佛道之争和互相渗透的现实。唐玄宗注《老子》是为了宣传其说,所以在他注好后,令天下臣民,必须家藏一本,以行政手段推广《老子》,这也是《老子》一书第一次受到这样的"款待"。
      这是道学的第二峰--史称"贞观之治"的辉煌。
      开元初年,在唐政府内曾有过一场关于《老子》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使用《老子》的哪一个版本。前面谈到,唐朝建立后,所采用的是河上公本,官方学校一直以此为教本。但此时,著名学者刘知几上书皇帝,说《老子》并无河上公注本,现在人们所研习的是伪造的本子,他请求废弃河上公本,而应采用王弼本。刘知几的观点立即引起宰相宋璟、博士司马贞的反对,他们力辩刘说之误,请求王弼本与河上本并行。唐玄宗同意了宋璟和司马贞的意见,保留河上本。开元七年,玄宗的御注完成,颁行天下,从而取代了河上本在官方的位置。《老子》作为一本哲学著作,竟然能引起政府的一场争论,其作用实不可小看。其实,这并不奇怪,原因之一是《老子》本身就有许多关于治国的论述;原因之二是《老子》自从被道教奉为经典后就与道教密切联系在一起了,而道教的地位如何,又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老子》在政治生活中引起重视是很自然的。这一点,在宋代表现得非常充分。
      宋代统治者对道教情有独钟,虽然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理了天下,但并不能使帝王对道教的热情有所减弱。宋真宗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时把《老子》列为太学以及各地方学校的课本,并在太学、辟雍各设两名博士,专门讲授《老子》。宋徽宗自己也亲自为《老子》做注,大加尊崇。
      就在统治者大力推崇《老子》的同时,《老子》的一些思想也已渗透到理学之中。《二程遗书》卷十八上说:"道一也,岂人道自是人道,天道自是天道?"人道与天道是一致的,这与《老子》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有近似之处。《老子》中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的体道方式对理学家产生了影响,他们提出"去人欲,存天理""去物欲之蔽,则清明而无不知"(《朱子语类》卷四)。《老子》中的一些思想之所以能对理学有所渗透,这与三教合一的背景有关。
      宋代理学家为孔孟学说补充了本体论的基础,而其本体论的许多观念来自道学。长乐市潭头镇朱熹街有一尊石雕朱熹立像,简介上写着:朱熹的贡献是论述了"理"与"气"的关系。大家知道朱熹是如何论述的吗?朱熹希望自己能够进行历史性的总结,推出集大成的"理学"。但可惜的是,所谓的"理学"在境界上远没有超过《老子》。在朱熹那里,所谓的"理在气先",所谓的老子是阴谋家,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一个极大的误解,这不是老子的不幸。
       《老子》在明代没有受到像唐宋时期那样的尊崇,但明太祖朱元璋却为《老子》亲自作了注,这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本《御注道德经》。朱元璋的注,主要是阐发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老子》的原意则不十分重视,这是该御注的特点。
      清代黄永定的《七真传》描述了元朝王重阳、邱处机等七人得道成仙的历史故事。邱处机还运用《老子》思想说服了蒙古皇帝,从而避免了一场战争。
      近代,严复、梁启超、鲁迅、胡适、林语堂等著名思想家都有《老子》的论著,都高度评价老子。"五四"运动的科玄论战有积极的一面,其影响也是深远的。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关于《老子》一书,有关一场激烈的争论,其焦点是它的成书年代,尊孔的学者极力把《老子》的成书年代向后推,有人甚至认为《老子》成书于汉初。这场争论实际上是尊孔学者为了保存和抬高自身的一种策略。但这种观点早已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老子》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山之作,其影响丝毫未减。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加深,中国古代道家思想越来越受到注意。
      自汉武帝以后,居统治地位的思想表面上看一直是儒学,但《老子》却没有向其他诸子那样被冷落,自韩非《解老》之后,注释《老子》的著作达3000余家,这很能说明这部书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时至今日,在弘扬东方传统文化的热潮中,《老子》一书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推崇。
      政治领域,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关注《老子》的军事思想,在其著作中引用了"将欲取之,必固予之"的思想。1994年6月24日,江泽民同志在参观泉州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前延长了活动时间40分钟,在许久的沉思之后有一段重要指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三胞'';和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三个代表"中关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老子》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的逻辑思维一致性。胡锦涛总书记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构。以及"以德治国"、循环经济理论等,这些政治主张,在《老子》中都可以找到科学的理论根据。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国情咨文中引用《老子》"治大邦,若烹小鲜"的句子。
      不仅在政治领域,而且在科学界(称《老子》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生态界、思想文化界和学术界(称老子是"哲学之父"以成为共识)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大道热",的确是汹涌澎湃,大势之所趋,不是出于人力的所为,而是人类历史的命运所内蕴的自身要求,即从对自然、对自身本性的异化,而复归于自然、复归于道的内在的不可抗拒的要求,也即是历史必然性的作用。苏联著名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美国学者蒲克明肯定《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纽约时报》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在国外,《老子》被译成多种文字(据克努特·沃尔夫《西文道教书目》,世界上译本有两百六十多种:德文有64种,英文有83种,法文有33种,荷兰文19种,意大利文11种,日文10种,西班牙文10种,丹麦文6种,俄文、瑞典文、匈牙利文、波兰文各4种,芬兰文、捷克文各3种,冰岛文2种,葡萄牙文、越南文、世界语各1种。这是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的数字),其海外发行量居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首,甚至堪与西方的《圣经》相比(张景志先生统计的数字认为,现在已超过《圣经》,居世界第一)。
      尼采称赞《老子》是"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吸桶,垂手可得"。辨证法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演讲录》中,称赞老子是"与哲学密切相关的生活方式的创始人",以其为首的道家则"是以思辨性作为它的特性",然而,对孔子是很看不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1907-1981)论证道家思想的现代性;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1900-1995)阐述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认为是"内在的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奥地利物理学家、文化哲学家卡普拉(1938-)推崇道家的生态智慧;当代德国哲学家曼纽什诠释道家怀疑论的现代价值;中国哲学史家陈鼓应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精神;美籍奥地利女文化史家艾斯勒致力于从人类学的立场阐明与道家思想异曲同工的人类合作论;中国物理史学家董光璧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并归纳出道家思想的四种现代形式(道实论、生成论、循环论、无为论。北京中华老子研究会学者的建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曾培源的采纳,才有现在的循环经济理论);
        《老子传真》的作者黄友敬认为《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并致力于现代化的大道科学思想体系的建构;著名老学史家熊铁基说:老学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近十年来,文化的研究异常活跃,传统思想文化重新受到社会的重视,其中,道家、道教思想文化的研究大有与儒家思想文化的研究"分庭抗礼"之势,一部《老子》,字不过五千,却拥有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故历来受到社会的重视;著名老学专家许啸天说:晋葛洪认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孔夫子亦曾向老子请教,称赞老子如龙在天,老子深邃的"道"贯穿于数千年历史,倾倒无数中外鸿儒大家,先读老子的《道德经》,其后再读各家经典,即可知许多学问家为何往往要把他老人家列于孔夫子前面;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所教授何建明说:中国人性格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李约瑟),道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国民心理影响既深且广,现今理应加强对于这一重要思想源流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富有人文价值之精华;《老子》所注重的直觉认识方法论,受到了诸如爱因斯坦、彭加勒、波普、汤川秀树等世级科学家的充分肯定,认为是现代物理学乃至哲学思想的重要方法;环境学家也把《老子》的思想作为他们注重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依据。此外,《老子》所阐发的和平主义、清静无为的思想对于处理当代国际政治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可贵的启迪意义。《老子》这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不朽之作,必将在新的时代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