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传承老子思想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老子的教育之道
  • 博通古今融会东西的老学文献遗产
  • 试析老子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
  • 试论《道德经》的总纲
  • “小国寡民”与“百谷之王
  • 心智时代——人类问题的症结
  • 略论明清道学内丹学的道德规范及其道德修养途径
  • “返 朴 归 真”------ 老子《道德经》的养生学解读
  • 论老子和谐思想在企业人文中的实践
  • 最新热门    
     
    老子自然无为观的现代价值

    ,所以人之正常的生活过程就在于它的自然性。事物之道贵在自然,人道亦应以自然为本。根据老子的认识,人道之自然的基本表现就是无为。
          所谓"无为",并不是一无所为,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人为。根据老子的认识,无为是道之自然的必然反映,因为要使事物处于自然状态,就不能对它横加干涉,不能以人之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在这种情况下,事物也才能得到正常发展。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群;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道德经二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道德经三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道德经四十八章》)在老子看来,无为,事物则能按照自身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更是如此。如果人为干涉人的发育成长和生活,按照某种主观愿望来干扰和改变社会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是揠苗助长,自取其败;所以只有在无为的自然状况下,人才能健康地生活,社会才能正常地发展。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谓"无为而无不为"也。
          二、个人生活需要自然无为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提高,而且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相反,在许多时候,人们反而觉得比以前更不幸福,更不快乐。究其原因,则是因为现代社会以其多姿多彩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诱惑,使人们的需求和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但面对无尽的需求和欲望,人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能力又是有限的,于是在无尽的欲望和有限的满足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并导致人们内心的无尽痛苦和烦恼。实际上,根据老子的观点,人生的一切痛苦和烦恼皆源于人的有为。人不愿意按自然的秩序去生活,不满足于既有的自然状态,而总是试图按自身的愿望和他人的要求去改造生活,并自认为这样才会使生活更美好、更愉快、更幸福。殊不知,这种对自然的生活秩序的破坏,不仅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人造成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因为这种有为无非就是要人为地激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和欲望。然而激发人的需求和欲望容易,但要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则要困难得多。而且人的需求和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了,又会有另一种需求和欲望产生出来,当这另一种需求和欲望满足之后,又会有新的需求和欲望产生出来等待满足。对人来说,永远都不会出现一切需求和欲望都得到满足而不再有需求和欲望的时候,也就是说,人永远都不会有因需求和欲望得到绝对满足而享受到无限幸福和快乐的时候。所以人如果是想通过人为地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欲望来摆脱痛苦和烦恼的话,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
          那么人如何才能解决需求和欲望的无限性与满足手段的有限性的矛盾,以从根本上摆脱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呢?老子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因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是超越自然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而是自然的需求和欲望满足条件下的无为状态,是符合道的规律的自然无为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就可以按其自然的进程以符合道的规律生活,并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对人来说,要达到自然无为首先就是要使人的精神意识进入虚静状态。因为人之有为皆因欲念而起。欲念一起则心动,心动则意动,意动则神动,神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形气神动则必然神驰于外,气散于中,精耗于内,健康为之受伤。这正如老子所指出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很显然,在道教看来,如果人贪图感官的享乐,使精神意识随五官而驰散于外,欲念妄想致心神不宁,人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要防止这种局面的发生惟有一法,这就是虚其心,静其神。心虚则欲望不起,神静则念头不生,心清神静,根本坚固,形神相亲,则能长生久视。
          对现代人来说,生活的最大问题就是各种利益诱惑和欲望激发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在现代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受到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也无时无刻不受到感官享受刺激,这就必然导致人对它们的向往和追求,并由此使心神不宁,妄作妄为,试图通过有为之法,来达到其所希望的人生幸福和快乐。但很显然,这样做除了伤精耗气、费神劳心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结果。而且你愈是努力去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你就愈是会感到这一目标的遥远,其努力给你带来的痛苦就愈大,以致在痛苦和烦恼中不能自拔。唯一的办法就是从这种有为的追求中超越出来,摆脱各种物质需求和欲望的诱惑,以无为来面对生活,对各种问题泰然处之,一切顺其自然,最后则可以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保持身心的健康,达到与道合真的状态,使人生进入虚灵的至高境界。
          三、社会问题的处理需要自然无为
          在现代社会,不仅个人生活需要自然无为的态度,而且社会问题的处理上也需要自然无为的智慧。因为当今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对有为的赞赏,而完全忘记了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自然无为的治世方略。殊不知正是这种自然无为的治世方略才是当今社会问题处理所最急需的。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管理中,人们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社会的管理就是管制,以为一个好的政府就是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进行无所不到的计划和控制的政府。一旦在某方面出了问题,对政府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加强控制和管理;对民众来说,就是要求政府建立机构,制定法律,采取措施。似乎只有加强政府的组织管理和计划控制能力,使政府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能给予严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社会自然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理。这种观念的最直接体现就是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所普遍实行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及其衍生出的整个社会生活的计划管理体制。在这种计划管理体制下,不仅社会的经济生活被详细地计划,而且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被纳入严格的计划管理轨道。这种计划体制的最初设计者固然是一片良苦用心,然而其实践则是这些最初的设计者们所始料未及的。它不仅未带来设计者所预期的社会协调发展,反而导致经济停滞,政治专断,科技教育停滞,艺术宗教倒退,社会发展受阻。总之,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发展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要从这种社会治理的危机中摆脱出来,惟有采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方法,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社会生活的治理上来说,应该根据人的自然本性来加以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每个个人的自主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的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确立和维护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活动的规则和秩序上。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和一般社会生活应尽量让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自己去进行,政府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治,不进行直接的干预,特别是经济生活政府更不能直接参与。只有这样,社会才有活力,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社会也才能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
          四、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处理需要自然无为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现代社会对有为观念的推崇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人们从狭隘的唯科学主义出发,提出所谓"人定胜天"的口号,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意志来改造自然,拦河筑坝,围湖造田,移山平地,毁林开荒,抽水开渠,物种移植,掘地开矿,合成物品,广用药物,以为这样就可以给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结果则是事与愿违,导致的是对自然界的肆无忌惮的破坏和掠夺,不仅使自然界固有秩序受到破坏,而且还给人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对于这种人的恣意妄为,老子早就提出了警告。在这方面,《通玄真经》更是这种有为观念指导下导致的对自然和人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它说:"衰世之主,钻山石,挈金玉,擿礲蜃,消铜铁,而万物不滋;刳胎焚郊,覆巢毁卵,凤凰不翔,麒麟不游;构木为台,焚林而畋,竭泽而渔,积壤而丘处,掘地而井饮,浚川而为池,筑城而为固,拘兽而为畜;则阴阳缪戾,四时失序,雷霆毁折,雹霜为害,万物焦夭,处于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绝而不流。" 但人们并未记住古人的警告,反而自恃有科学技术这一征服自然的利器,更加肆无忌惮地按照人类自己的意志来改造自然界,掠夺自然界,结果是大量自然资源被耗竭或被破坏,动植物种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地球上消失,大气质量越来越差,气候变化失常,河水断流,水资源大规模减少且水质严重污染,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一方面是人口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则又被人类的活动大规模地破坏,由此导致了影响人类生存的严重生态危机。这种局面的出现可以说都是人类过于自信,过于相信自己的行为能力,过于依赖于人自己有为的结果。
    从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治理来看,人们应看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变化规律,人应尊重自然界本身的秩序,按照自然界自身的规律去利用它、改造它。面对自然界,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最好的选择就是遵循自然法则,无为而治,人应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的规律去做事,去生活,而不是人为地改变自然,改造自然;不应通过改变自然来适应人的需要,而更多地是要让人去适应自然。只有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得到良好的保护,自然界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人类也才能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人与自然也才能有一种和谐的关系。

    (弘扬老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