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道家的世界战略
  • 道教人格完善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 《老子》的政治思想与生活智慧
  • 老子思想的精神魅力
  • 试论道家修道思想中无为的现代意义
  • 道教的洞天福地理论及其生态智慧
  • 谈谈老子的辩证否定式思维方法
  •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
  • 央视经典阅读之《道德经》
  • 论“道”
  • 最新热门    
     
    论老子生态观

    2)

    (一)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怎么成为伟大的生态智慧者呢?

    因为老子站得高,看得深远,认为人生不是孤立的,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但是,它同时又是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而整个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他不但突破了个人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人类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现在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历史这个大圈子;不但突破了万事万物这个小圈子,而且突破了天地这个大圈子,将人类的思考范围,从人生扩展到整个宇宙,将个人与社会、与天地万物及宇宙都置于“道法自然”(二十五章)这样一个整体的巨大系统中来。

    老子认为,宇宙、天地、万物和人类都是由道化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这是老子的宇宙万物生化论。作为宇宙万物之本体的道,处于混沌虚无的状态,即“无名,万物之始”,(一章)由于其自身内在的生命节奏和自足的动力,于“周行而不殆”(二十五章)的循环运动中,自无序而有序化,从而化生了一,含阴阳而未分;一进一步有序化,而化生了二,阴阳分判了;进而“二生三”,阴阳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冲融,交通成和,而化生了三——和气,从一到三,即“有名,万物之母”;(一章)然后,“三生万物”。万物自身亦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因而充满了生命活力,生机勃发,生意盎然地生存着、发展着。

    老子于此揭示了宇宙万物化生的奥秘,呈现出一幅整体的动态的有机和谐宇宙万物图景。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宇宙万物莫不生于有,而有莫不生于无,究竟来说,宇宙万物皆从无化生。

    道究竟是什么呢?

    老子说: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二十一章)

    “视之而不见,名之曰微;听之而不闻,名之曰希;捪之而不得,名之曰夷。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十五章)

    由此可见:

    一、“道之为物”,也就是“有物混成”的“物”,老子于此明示处于本体境界的道,是“为物”,姑且译之为基本的物质性实在。老子将此“物”,“强字之曰道”。

    “唯恍唯惚”,它是老子对道体的总界定。

    “其中有象”,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大象无形”(四十一章)之象。

    “其中有物”,它是无物之物,是为物的虚无状态。

    “其中有精”,它是化生宇宙万物的精,是为广义的生殖万物之精,也是万物内在的生命力,而且“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信者,一是信息,具有宇宙万物的生存信息、生命密码;二是周期,具有内在的秩序与周期;三是信验,有规律可寻,毫无差爽。

    二、“有物混成”的道,一是由象、物、精、信所混成;二是由微、希、夷所混而为一,它是不可诘问究竟的。

    三、处于无名状态的道,是“万物之始”;处于有名状态的道,是“万物之母”。道是“似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四章)“是谓天地之根”,(六章)“可以为天地母”,不但“先天地生”,是生天地万物的母亲,而且好象是上帝的先祖。

    四、道在宇宙之中,“独立而不改”,依其自身内在的生命力、秩序和规律性,不为任何外因外力所改移;“周行而不殆”,依其自身的生命规律和运动趋势,循环往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十四章)这是宇宙无限大与无限小辩证统一的永恒的循环。

    对此周行,或误解为循环论,而否定它,殊不知恩格斯早就指出:“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注3)它不就是老子的“周行而不殆”吗?

    五、道的特点,勉强形容是“大”、“逝”、“远”、“反”。

    1.大。道弥漫于宇宙,既内在于万物,又超越于万物。

    2.逝。不断地流逝,永不停殆。

    3.远。道流逝远去,无远弗届。

    4.反。周行不殆,循环无端。

    老子揭示宇宙万物生态和谐的两条根本规律:

    一是“反者,道之动也”。(四十章)

    反是天道的运动规律和历程,一、反,通返,万物的运动,莫不向着它的反面转化、发展,于是如环无端,始终相连;二、反是相反,“万物负阴而抱阳”,(四十二章)莫不向着各自对立的一面渗透,“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于是相根相生,和谐统一。

    二是“弱者,道之用也”。(四十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七十六章)此弱字切不可误解为软弱的弱,而是百炼金刚化为绕指柔的柔弱。于此道之动的全过程中,弱乃其作用的整体显现,以其柔弱而饱含充沛的生命活力,充满无限的生机,从而发挥无穷的妙用,展示无尽的前景。

    (二)

    老子揭示人为宇宙之中四大之一:

    “故道大,天大,地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老子强调人亦为域中——宇宙中“四大”之一,突出了人的自主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人类由自在进入自为,达到高度觉醒的伟大标志。

    它反映了老子宇宙自然生态观的系统性:人、地、天、道递相为法,下一系统(层次)要效法于上一系统(层次),归根究柢,都应当效法于道,而道则法乎自然,以其自身存在的本然状态与内在秩序、自然规律为法则。

    由此可见,人类作为宇宙的精华,是“人亦大”,而不是可以凌驾于地、天、道之上。人是其中平等的一员,不应当成为宇宙万物的尺度、成为他们的立法者,更不能成为主宰者和征服者,而应当担负起慈心救人救物,而无弃人弃物的天职,维护万物的和谐发展。于此充分体现了老子的慈母胸怀。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律。它要求“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六十四章)尊重万物的生存权利,遵循万物自身的本性和规律,予以辅助、促进,而不敢任意妄作。

    什么叫自然?就是它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究竟如此,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不受外力的影响,不能分析解释,不能追问究竟。自然,是道的本性,是最高的准则、是终极的规律。

    老子认为,宇宙万物都要“道法自然”,从而合道而“得一”,实现和谐状态。因此,“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三十九章)

    否则,“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三十九章)

    它的遗弃所导致的恶果啊!说是:天失去了清明,恐怕将会破裂;地失去了安宁,恐怕将会震动;神失去了灵妙,恐怕将会休歇;溪谷失去了盈满,恐怕将会枯竭;侯王失去了正道,恐怕将会颠蹶。由于失一,立即走向了反面,显现失衡不幸的灾难性结果,真是不堪设想,难于收拾了。今日人类所面临的种种生态危机,难道不正是由于不道而失一所酿成的吗?

    作为“四大”之一的人,是“道法自然”的善为道者,因而他能够达到老子所揭示的人生和谐美满状态: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五十五章)

    个我生命经过“早服”(五十九章)而含德之厚,复归于赤子,精足气壮神旺,实现了内宇宙的身心高度和谐;与此同时,“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五十一章)在共同的宇宙道德规律作用下,尊重万物的生命价值,与万物为友,因而达到与“蜂虿虺蛇”、“攫鸟猛兽”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

    老子揭示万物归根复命的根本规律: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十六章)

    纵观天下万物以至人类都是从虚静中来,然后,几经周折,又各各复归于虚静中去。“万物并作”,“夫物芸芸”,身中的气机自然而然地萌发。此时,我以道观察它的运行轨迹,使之复归于生命的根柢,以获得归根复命的效果。

    复者,复归,万物唯有“复归于其根”,方能宁静而复命。这是宇宙万物生命力内在的自然需要;这是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

    复命者,一是复归于生命的本初状态——静;一是复归其生命的生机活力,所以“复命曰常”。这是万物的自我演化、自我调节、自我复归,乃是出于万物生命内在的本能。因此,“知常曰明”。如果“不知常”而“妄作”,必定招凶。

    (三)

    老子无限深情地揭示天人合一、没身不殆的根本途径: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十六章)

    一、“知常容。”认识和把握了大道的根本规律,方能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而虚怀若谷,无所不容;

    二、“容乃公。”无所不容,方能廓然至公,不为亲疏、利害、贵贱所左右,不为祸福、得失、寿夭所影响;

    三、“公乃全。”廓然至公,方能全面周到,道溥天下,没有遗落不及之处,“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二十七章)“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六十二章)

    四、“全乃天。”全面周到,方能天人合一,达到自我与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五、“天乃道。”天人合一,方能溶化于道,而成为宇宙中“四大”之一的人;

    六、“道乃久。”溶化于道,方能“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三十三章)于是自然没身不殆。

    老子启示未来人类和谐幸福的大道理想社会是:

    “小邦寡民,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

    城邦虽小,人民虽少,在这种社会中,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纷争,没有贫困。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劳动成为人生的第一需要,岂肯让十百倍于人力的机器,来剥夺自身劳动的乐趣。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认识了自我,人生得其所哉!因此,看重死亡,不愿背井离乡而远徙。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民性纯朴,无繁事,自然是结绳而用,足有余裕。

    “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自给自足,不贵难得之货,不贪世俗名利,自是没有必要坐船乘车。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大邦与小邦,谦下相待,和睦相处,没有战争,是以虽然有甲兵,仅是备而不用,没有必要去陈列它。

    人民个个“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邻邦相望”:邦与邦,山环水转,彼此相邻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鸡啼犬吠的声音,此起彼落,互相传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人民一生直到老死,互不往来,好比是鱼相忘于江湖。

    这时,人类无数代梦寐以求的理想真正实现了,高度的和谐、健康、幸福,自我心灵与肉体“和之至”,人际关系“和之至”,人类与宇宙万物关系“和之至”,呈现一幅和谐协调、健康发展的美妙图景。

    以新道家自居的英国李约瑟热情地赞颂:“道家所适合的是合作集产的社会。道家的经典也正是歌咏这个社会的诗歌。”(注4)“道家的理想社会是合作的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注5

    恩格斯指出:这时,“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是一致的,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灵魂和肉体间的对立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来愈成为不可能的东西了”。(注6)

    老子向人类传授中华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之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五十九章)

    啬者,通穑,古代农夫叫啬夫。老子要求善为道者,要效法农夫,不但善于播种耕耘,善于敛藏俭用,进而善于扩大再生产,而且要以啬为治理人世、奉事天道,即从事人道与天道的至宝。啬是实现宇宙万物和谐统一和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则。

    啬的要旨,在于早日服从于道,“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章)即“早服”的注解。“早服是谓重积德”,“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五十四章)然后,“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于是“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三十五章)重积德,则无所不克,而不可测知其妙用的极限,于是便可以有国家的母亲——以道莅天下,国家方能长治久安。这是叫做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四)

    老子深邃地揭示人类异化的总规律是: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三十八章)

    随着人类的实践,一面是生产能力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文明不断地进步,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一面却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精神境界却越来越异化,越来越沦落,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大道,以至于朴素的忠信,日见其浇薄,而代之以礼,却不足来范围人们的行为,于此已呈现祸乱的开端了。

    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异化的历史总历程是: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老子于此特标一“失”字,乃背离宇宙自然之道,人类的异化日趋严重、每况愈下的结果。

    当前,人类自身的生存面临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重威胁:

    森林面积在酸雨的蚕食和滥伐中迅速地缩小了;水土流失、沙漠化吞没了广阔的绿色原野;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工业和生活废物污染了不少的江河湖泊,化肥、农药的毒素污染了饮用水和食物,城市周围变成臭气熏天的垃圾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烟雾,大量化学气体的排放使得臭氧层出现空洞,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变暖,引起洪水泛滥和严重旱灾;核战争的灾难可能消灭亿万生灵;人类面临着“生存还是死亡”的选择!

    老子揭示人类社会灾祸及生态危机的根源是: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退却驰骋的战马来施肥;反之,天下无道,则服役的战马生驹于郊野,连怀孕的母马也不能幸免于战祸。

    老子进一步深刻揭示天下无道的根源,乃在于“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四十六章)他严厉批判无道的统治者是强盗头子,“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盗夸,非道也”。(五十三章)

    老子主张人之道(社会法则)要效法天之道(宇宙法则):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七十七章)

    拉弓射箭,贵在圆满中和,抑高举下使之“中”,损有余补不足使之“和”,方能强劲有力而中的。因此,“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但是,“人之道,则不然”啊!老子深刻揭示私有制社会制度的本质在于:“损不足,以奉有余。”它正是人类社会所以异化的根本原因,也是一切动乱的根源,从而导致全球严重生态危机,究其实质乃道德危机,其总根源正是利己主义以及它的扩大——人类中心主义的作祟。

    老子的大道宗旨是:“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是老子对待宇宙万物自然和谐生态的根本原则;这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社会主义方案”。

    一种生态文明的浪潮汹涌澎湃,一浪更比一浪高,世界诸多有识之士,纷纷向老子生态观寻求救治良方,正是这种必然性的指向。

    历史呼唤转折!

    人类需要觉醒!

     


     

    附注:

    ⑴董光璧《当代新道家兴起的时代背景》,《自然辩证法通讯》1991.2

    ⑵董光璧《当代新道家》第73

    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5

    ⑷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第71

    ⑸英·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第128

    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305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光璧著《当代新道家》,华夏出版社1991年版

    2.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美·卡普拉著《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美·卡普拉著、冯禹等编译《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陈其荣著《自然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佘正荣著《生态智慧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  波著《天地人巨系统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8.萧焜焘著《自然哲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恩格斯著《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李思孟等主编《自然辩证法新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牛实为著《人文生态学》,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版

    12.黄友敬著《老子传真》,儒商出版社2003年版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9月15日《关于二十一世纪生存温哥华宣言》

     

    2005年929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