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 论老子之学术归止
  • 《老子》的政治思想与生活智慧
  • 老子思想的精神魅力
  • 试论道家修道思想中无为的现代意义
  • 道教的洞天福地理论及其生态智慧
  • 谈谈老子的辩证否定式思维方法
  •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
  • 央视经典阅读之《道德经》
  • 论“道”
  • 最新热门    
     
    《论老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有杨朱为代表的个人主义情理的理论,他主张“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人人不拔一毛、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有孔子和墨子为代表的理想和现实集体主义的情理的理论,他们主张“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和“兼相利,交相爱”;有老子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的情理的理论,他主张“公乃王”、“为天下,贵”、“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等等。自从晋邦支持单穆公实现周期的政变后,帮派原则就取代了社会原则,孔子和孟子不谈老子就是这个原因。但庄子则介了老子的许多事迹,为此一些帮派权贵们又对庄文进行歪曲。如将庄子说的儒家与墨家的“儒墨”混同于老子说的儒者笔墨文章的“儒墨”,制造老子晚生论。特别是司马迁的老子传,其倾向性就更加明显,重要问题谈得似是而非,甚至连老子死于何处都不敢说。他对老子的言论,可能要经过追求霸业的汉武帝批准才可以公布天下。当我们重新研读老子文的旨意时,必须排除今古名与名、名与实和实与实之间的情理混淆,防止用个人或帮派情理对社会真理的扭曲。如解老子文中就有:1.四章的“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和六章的“谷神不死”解为儿子和天帝、太极元神。实际老子一点儿也不迷信,他明确说“其鬼不神……德归交焉”。应解为:我不知何种子体,成为统治现象的原因。六章是虚怀若谷的精神不死。2.十九章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解为灭绝和抛弃。实际本章是阐述导向问题的,“绝”是最、极、太的意思,不应另加定语成份。应解为:最能的人弃除知人手段;最好的助人不义气行事;最好的技巧不惟利是图。3.二十三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尊帛书)。不谈“失”的关系。实际本章是阐述社会三大准则关系的:对道的规律性,用名对实的规则把握;对道德的伦理性,用理对器的原则把握;对道失的逻辑性,用道对器的法则把握。应解为:同循行准则一致的,在循行中快乐收获;同得益原则一致的,循行规则就是它的原则;同治失法则一致的,循行规则就是它的法则。4.六十七章的“不敢为天下先”解为不为天下先。老子讲慈而勇,勇而不敢,“敢”指胆量。应解为;不用胆量争社会尖子。5.七十一章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解为自语的修养问题。实际本章是仅对奴隶主义的,应解为:知不知道上司,不知就应知找上了病!你惟有找上这个病,才不算有病。能人没病,原因在有这个病,这个病不是病。
    三、以文代哲的问题
    以文代哲就是以文学问题取代哲理的问题。文学这个概念最先见于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提出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始称孔门四科。孔子说的文学,当时是指古典经文,言语则逐渐发展为后来的文学方式,成为今古文的分水岭。按这种理解,德行、政事的伦理哲义则不能混同于文学言语,它是一种特殊的理性表现方式。古字“文”通“纹”,汉字是文,因为它纹画出了对象;上古人创造的八卦就是哲,因为它概括着世界的多种属性。当然,哲要通过文来表达,如道路的道字,老子就用它来表达必然或意象的循行关系,有了规律和逻辑联系的意义。导字则更富于哲义,古字导是道字下面一个手字,意思是用手去操纵道,具有了精神导向的意义。中国传统哲理的表达也同汉字一样,也有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等多种表现手段。如“射”字,它本意就是射箭的射,但会意到精神领域时,它就具有了猜度对象的意义。老子说的“执大象,天下往”就不能理解为动物的大象和自然的天下,而是精神宏观意象和社会。基于这
    样理解的不同,在解字以达意、断句以成章的古文解译中,就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谁解得才可以公布天下。当我们重新研读老子文的旨意时,必须排除今古名与名、名与实和实与实之间的情理混淆,防止用个人或帮派情理对社会真理的扭曲。如解老子文中就有:
    1.四章的“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和六章的“谷神不死”解为儿子和天帝、太极元神。实际老子一点儿也不迷信,他明确说“其鬼不神……德归交焉”。应解为:我不知何种子体,成为统治现象的原因。六章是虚怀若谷的精神不死。2.十九章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解为灭绝和抛弃。实际本章是阐述导向问题的,“绝”是最、极、太的意思,不应另加定语成份。应解为:最能的人弃除知人手段;最好的助人不义气行事;最好的技巧不惟利是图。3.二十三章的“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尊帛书)。不谈“失”的关系。实际本章是阐述社会三大准则关系的:对道的规律性,用名对实的规则把握;对道德的伦理性,用理对器的原则把握;对道失的逻辑性,用道对器的法则把握。应解为:同循行准则一致的,在循行中快乐收获;同得益原则一致的,循行规则就是它的原则;同治失法则一致的,循行规则就是它的法则。4.六十七章的“不敢为天下先”解为不为天下先。老子讲慈而勇,勇而不敢,“敢”指胆量。应解为;不用胆量争社会尖子。5.七十一章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解为自语的修养问题。实际本章是仅对奴隶主义的,应解为:知不知道上司,不知就应知找上了病!你惟有找上这个病,才不算有病。能人没病,原因在有这个病,这个病不是病。
    三、以文代哲的问题
    以文代哲就是以文学问题取代哲理的问题。文学这个概念最先见于孔子,在《论语·先进》中提出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始称孔门四科。孔子说的文学,当时是指古典经文,言语则逐渐发展为后来的文学方式,成为今古文的分水岭。按这种理解,德行、政事的伦理哲义则不能混同于文学言语,它是一种特殊的理性表现方式。古字“文”通“纹”,汉字是文,因为它纹画出了对象;上古人创造的八卦就是哲,因为它概括着世界的多种属性。当然,哲要通过文来表达,如道路的道字,老子就用它来表达必然或意象的循行关系,有了规律和逻辑联系的意义。导字则更富于哲义,古字导是道字下面一个手字,意思是用手去操纵道,具有了精神导向的意义。中国传统哲理的表达也同汉字一样,也有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和形声等多种表现手段。如“射”字,它本意就是射箭的射,但会意到精神领域时,它就具有了猜度对象的意义。老子说的“执大象,天下往”就不能理解为动物的大象和自然的天下,而是精神宏观意象和社会。基于这
    样理解的不同,在解字以达意、断句以成章的古文解译中,就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谁解得对,不能以自己主观标准,要综合语言历史和逻辑中的事实而定。以往许多解释老子文的文章中,反映出了许多只顾文义不管哲义的现象,如:
    1.十一章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为实体的部分给人以利益,虚空的地方给人以使用。实际本章是给有和无观念作定义的,“有和无”是观念“当其”的判断,“可和不”是意念动机的决断,闵子马用决断偷换判断歪曲老子的“无学”为“不学”。应解为:当其有的东西是人以为利的东西,当其无的东是人以为用的东西。由此引申:“无为”是为用地施为、“无有”是为用地为利……。2.二十一章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都解为恍惚不清。实际本章是阐述逻辑知性和理性关系的,恍是恍然认识,惚是忽略动机,一个是观念,一个是意念。应解为:从意念到观念其中有意识对象,从观念到意念其中有意向事物。3.十七章的“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解为太古、爱戴、畏惧、侮蔑。实际本章是谈利害的理性关系的,应解为:绝对上下级关系都知道是“为利”,还有亲誉的从属关系,还有畏惧的对立关系,还有相侮的对抗关系。4.二十四章的“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解为剩饭和赘瘤。实际本章是谈修养的,古辞或通惑,食和行都是动词。应解为:剥削赘生行为是受物质诱惑变坏的。
    老子文在《左传》和《国语》中称为义经、令德和无学,《吕览·注》中称上至经,司马迁《史记》中称上下篇言道德之义,后人改称为《道德经》。历史一下子就翻过了两千五百多年,我们现在分析起来觉得新鲜,是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梦中《庄子·齐物论》说:“丘也,与女皆梦也。予谓女梦亦梦也,是其言也,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女人的柔交难道不是男人刚取的梦吗?孔子理想的集体主义到现在也有两千五百多年了,除了现代大炮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而外,它带给中国人民什么进步呢?单穆公政变、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带给中国人民的全是阴盛阳衰!因为“刚取”已经被推翻王道的世代霸道统治者们“承包了”,而孔子交给人民的只是一个理想集体主义的“空壳”。所谓的“性本善”、“性本恶”和仁、义、礼的教诲,是最伪诈的欺骗。因为,善恶是对人行为后果的判断,不是行为的原因,原因是人的需要和利益;仁、义、礼是行为的手段,不是行为的根据,根据是行为人的目的和理想。把后果当原因、手段当根据是地道的本末倒置!把生活宗教化,最后要导致权贵们的讹诈和卑贱者的自欺自认。善恶、仁义礼的标准只要合适,世界上最卑鄙的小人、最无耻的强盗也是可以拿来使用的。而这,就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可悲的梦。账本设计上的错误还应从账本的原因上找,公平地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不到五十年就需要改革,周朝到老子时代已经运行了五百年,难道那时就不需要改革?那些坚持景王应尊周礼的人与现在仍然坚持用两个“凡是”的人一样,都是一丘之貉,都主张历史倒退。批评老子是唯心主义的人,他们自己就不懂精神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关系;批评老子是剥削阶级的人,他们自己就不明白阶级斗争和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在老子文的研究中,爱做繁琐引证的人看不到社会利益线索,缺少分析批判能力的人看不到曲解和伪篡的痕迹。老子文并不是老子的杜撰,是周朝发展五百年的理论经验总结,其内涵博大精深。共产主义理想并非是西方科学的专利,请看老子文;工人运动也不是西方人文的专利,请看左传“百工”参加变法;社会主义也不是马克思的专利,请看老子和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也经历了坎坷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中国摆脱了精神困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使中国摆脱了经济困惑,调动了中国人自我生发的责任意识。周朝和当今改革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仍然是发展中国历史的惟一正确途径。
    想穷尽老子的理论谈何容易!目的和理想不同,解老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神秘主义、旁观主义和权威主义的方式都不利于正确理解历史和老子。研究老子变法的五千言对我们当前改革开放的政策十分重要。老子是人类的良心、世界第一哲人,外国人都十分重视他,身为中华子孙怎能熟视无睹?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搞出个透明度来介绍给大家。庄子评价老子是“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说他勤于为火填柴,不知道有尽头。我们要学习老子为公、为民的社会事业奉献精神。(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精神工程学会  只代表 王振今 的个人观点 )
    94年第五期《学术交流》杂志 责任编辑:张正明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