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论老子对“道”的三重规定及其哲学启示
  • 论老子之学术归止
  • 《论老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论老子思想的方法论性质
  • 碗喻--论老子的无为
  • 论老子之道
  • 佛教般若与老子思想比较
  • 《老子》在西方杂谈
  • 漫谈老子与庄子(二)
  • 漫谈老子与庄子(一)
  • 最新热门    
     
    在西班牙读老子

    丢中国人的脸”了。

      语言课上与欧美学生的激烈辩论,让我“败下阵”来。当时我试图说服老外们不要只研究老子,更有孔子、墨子、韩非子可以研究。说实话,我当时只以为老外们听到这些名字就晕头转向,然后就可以任我自由发挥了,谁知每当我搬出一位古人,就会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驳声音,且句句切中要害:“孔子的‘仁爱’固然在做人和教育方面可取,可是在哲学方面儒家没有突出贡献。”我立即针对这一错误论断举出反例:“荀子是儒家杰出代表,同时还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孟子擅长刚柔相济的辩证,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而又一个声音很快接了茬:“荀子、孟子都没有脱离儒家繁琐‘礼’的束缚,因此哲学观点偏激,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孟子提倡‘仁政’这些在文化教育方面和政治方面还可取,在哲学上不可取……”看来,我与老外们的分歧主要是因为“道家”的哲学思想深奥让人折服,且很明显他们也是经过了详细比较和分析才有取舍的。黔驴技穷的我只有赶快扯开话题,免得提前暴露出我的贫乏和浅薄来。

      后来在语言教师的指点和西班牙朋友的帮助下,我又找到了另外两个版本的《道德经》译文,通过比较我选择了一本相对较“权威”的来研读。这本译文对照的是发掘于马王堆的经文真迹,虽然原文与我小时候背诵的略有不同,可是今日身处异国重读《道德经》,竟激发出我更大的兴趣来,读时只觉得趣味无穷、感慨万千……

      夏天一次去葡萄牙旅游,途中遇到一位从巴塞罗那来的韩国留学生,他的西文很流利,获得韩国政府资助的奖学金到西班牙攻读宗教博士。当时我嘴上不说,可是心里早已存有“鄙夷”的态度,因为我觉得“宗教”是毫无用处的,大老远的专门来学这个,更让我觉得可笑。我有意想“考考”他,让他谈谈“道”,而他毕竟是专业人士,用的虽然不是母语,有些观点却也能引发我的思考了,这对我来说不失为又一惊奇,原来以为自己“很了解”西班牙人对老子的研究水平,可是我的自信心不得不再受打击。于是我拿出具有杀伤力的“撒手锏”来,我毫不客气地向韩国人“问难”道:“学习宗教对你有用吗,你能在韩国找到工作吗?”这样的问话,如果是问到西班牙人或是其他欧洲人身上,那倒是一种“吹捧”了,他们会觉得高人一等似的向你展示他们美好的前程,毕竟能获得研读宗教专业的机会凤毛麟角,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不过我想的是,韩国———同属亚洲的邻国一定别有“国情”,说不定是那些考不上好专业的人士“打擦边球”的做法。我不无得意地观察着眼前这位未来牧师的表情变化,他嘴里吐出的每一句话我都尽量发挥想象地“做心理分析”,这一次我很失望,因为我看见了他与西班牙人一样的骄傲神态,并且我还知道了:像他这样的人才是韩国的“香饽饽”,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他不打算婚娶,只与上帝结婚……

      如果说西班牙人乃至欧洲人推崇老子是因为其宗教影响,好像说得通,但却无法解释“孔、孟”之不被接受的原因,那么因为道家的“万物本源是道,对立双方可以转化”的哲学观点,老子才能顺利地融入宗教社会里来。正如曾经有一个时期“好战”的美国及一些阿拉伯国家掀起“孙子兵法”热一样(当然,这个比喻不够恰当,有人研究孙武也并非其“好战个性”),西班牙扬弃地“拿走”了我们古老的老子。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