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老子
  • 老子思想的积极精神
  • 老子名言集锦(80句)
  • 郭店楚简《老子》真伪辨析
  • 郭店楚简《老子》探研
  • 学 老 三 百 问
  • 老子颂扬谦逊退让美德
  • 韩非解老原文
  • 老子与软文的共同点
  • 仰之弥高的《道德经》
  • 老子关于“静”的论述
  • 最新热门    
     
    沈善增:三位一体老孔庄

    也有人,如纵横家之流,与好像很有原则性的荀韩之流是机会主义者,但孔庄绝对不是),而是认为绝对真理是不能用某种观点(言)来完全彻底地穷尽、表达的;这样,表达出来的观点一定是相对的、有针对性的同时也就是有界限的,受者应该由观点本身的说服力与可用性来选择接受与否,而不是凭言者宣称的真理性或借助某种权威力量。唯有从老孔庄立言方便说法着眼,才能看到他们在具体论述的观点上也是不相矛盾的,是高度一致的。
      
      分别来说,《老子》是专对侯王说的政治哲学书,尽管老子的民本立场是很明确的,但他同样明确受者是侯王,连宰臣都在受者范围之内。有诸侯身兼王卿的,有大夫身兼采邑领主的,而《老子》中所言,只是针对受者诸侯、采邑领主的身份,《老子》统称为“上”,指在一块领地内的最高领导,也是政权所有人。有些话,如“无为”,“不仁”,“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敢为天下先”,“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等,不从专对为上”者而言角度看,引申为普世原则,与《老子》本意就有很大距离,甚至南辕北辙。所以,《老子》中最高标准或理想人格是“圣人”,“圣人”在《老子》时代专指有道之君,不像后来道德高尚者如孔子也被称为圣人,《庄子》乃有“内圣外王”之说。虽然《庄子》中圣人不复专指有道之君,但从“内圣外王”的提法,还是可以看到“圣人”实际具有为王的资格,应该为王。但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就是统治者的思想,专对侯王说的观点也就然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而推论出那些具体的王者政治理念的形而上的法则,如“自然”、“唯小”、“处下”、“守雌”、“不为大”、“和其光,同其尘”、“柔弱胜(任)刚强”等,对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与重大的变故,历史未曾发生断裂,文化一脉终绵延不绝,《老子》思想在其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1 >   < 2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