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世界人物
  • 阿拉加尔
  • A.克劳斯
  • 施特劳斯
  • 勋伯格
  • 舒伯特
  • 莫扎特
  • 塔利亚维尼
  • 卡雷拉斯
  • 卡巴耶
  • 多明戈
  • 最新热门    
     
    海顿

    嬉游曲、遗兴曲、夜曲;
    (5) 键盘音乐:五十二首奏鸣曲(其中五首发表时带有小提琴声部),五套变奏曲,一首幻想曲.
    (6) 歌曲:四十七首歌曲,三百七十七首苏格兰与威尔士曲调改编曲(为苏格兰出版商内皮尔、汤姆逊和怀特而作).

     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罗劳的车匠家庭,因嗓音

    [1] [2] [3] [4] 下一页

      

    甜美,八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日后在其音乐中一再出现的恶作剧意识,当时即已有所流露.倒嗓后脱离斯蒂芬大教堂唱诗学校,担任尼科洛·波尔波拉的助手,从事教学和演出,并得到菲恩柏格伯爵的帮助,他的最早几部四重奏即为伯爵而作(1755).1759年成为莫尔钦伯爵的音乐总监,创作第一部交响曲;1761年开始在艾斯特哈齐府的长期工作;每年大部分时间在艾斯特哈兹宫(该宫系尼科;劳劳斯亲王于1766年所建)度过,一生中大部分作品皆作于此.他与莫扎特的友谊始于1781年.1784年为加的斯大教堂创作《临终七言》(原为管弦乐曲,1787年改编为弦乐四重奏,1796年改编为声乐曲),1786年为巴黎圣灵音乐会创作六部交响曲(Vos.82-87).
        1790年尼科劳斯亲王谢世,艾斯特哈兹的音乐机构解体,海顿仍保留原职原薪,但无事可做.1791年与J.P.萨洛蒙签订合同,去伦敦写作歌剧(一部)、交响曲(六部,Nos.93-98)和其它作品(二十部),在伦敦逗留一年有余,音乐备受欢迎.出席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1794-1795年再度访问伦敦,创作第二套《六部萨洛蒙交响曲》(Nos.99-104).1785年尼科劳斯亲王二世重建其家庭音乐机构,但海顿的主要任务只是每年写一部弥撒曲,1796-1802年创作一组六部大弥撒曲,其重大意义直至近年才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在此期间他还得以完成两部大型合唱曲:《创世纪》(1798)和《四季》(1801).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他在维也纳生活闲适,很少作曲,并未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将在历史上起重要作用.
        关于他在艾斯特哈兹宫的工作,海顿写道:"周围没有人来打搅折磨我,我非得标新立异不可."1761-1780年间的交响曲、四重奏以及戏剧音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乐显示出他心裁独出、技巧娴熟的特点.在这以前的十年中,他的作品都是模仿罗伊特、蒙恩、瓦根塞尔等维也纳作曲家,键盘音乐尤其唯C.P.E.巴赫的马首是瞻.在其后十年(1781-1790)中,一部分是由于莫扎特的影响,海顿的音乐在表现力方面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布局和结构方面也获得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这是古典风格的两大特点,与此同时,他保留了他的音乐所独有的生气勃勃、热情和幽默他那永不衰退的活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他能够在生命的最后阶段(1791年以后)创作出他最著名的十二部交响曲,还有两部清唱剧和六部了不起的弥撒曲,那是在英国之行中受到亨德尔的启迪在1796-1802年间创作的.
        虽然托维称他为"难以接近的海顿"(但同时他又赞扬海顿"举世无双、令人艳羡"),近年来海顿的音乐却演奏得越来越多.首先得感谢布赖特科夫与黑泰尔于1907年开始(但在1917年中止)编辑出版的作品集,其次也得归功于波士顿的海顿协会和当代最大的海顿权威、音乐学家罗宾斯·兰登的活动,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到他的数量巨大的作品总体,从他的一套伦敦交响曲(正统版本)上溯到早期的交响乐作品.他的歌剧虽不如交响曲重要(由于略带乡土气息,它们的地位低于莫扎特的歌剧),但也已得到了开拓,其中包括《药商》(1768)、《月亮世界》(1777)、《坚贞的结婚戒指》(1779)、《无人岛》(1779)、《忠诚受奖》(1780)、《阿尔米德》(1784)、《哲学家的灵魂》(1791).他的交响曲与弦乐四重奏以其结构紧密(整个乐章往往由一个单一主题的细胞发展而成)色彩丰润以及和声和节奏的活力而著称,是日后所说的古典风格的基础.他的键盘奏鸣曲和钢琴三重奏原来被认为较为次要,最近也以其独特的个性而得到承认,从而使人们对作曲家的性格有了新的了解.确实,在海顿的管弦乐曲和其它器乐曲中,只有那些协奏曲可以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是缺乏始终如一的号召力的.虽然他写了大量协奏曲---《C大调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在本世纪60年代被发掘出来而成为人们熟悉但不十分典型的D大调的姊妹篇---但它们不象莫扎特的协奏曲那样成为他作品的中心部分.也许是因为海顿的音乐背景与莫扎特不同.他不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公开独奏家;他的主要手段是乐队,他为乐队写作时,灵感涌注,下笔似有神.

    上一页  [1] [2] [3] [4] 


    < 1 >   <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