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首页>>历史名人 >>世界人物

< 1 >   < 2

  

  • “第三战场”的无名勇士
  • 挪威英雄
  • 运送十八亿英镑
  • 围歼“俾斯麦”
  • 勇敢的女船长
  • 沙漠猎“狐”
  • “自由法国”运动
  • 珍珠港怪客
  • 偷袭珍珠港
  • 中途岛海战
  • 最新热门    
     
    “魔术师”似的密码破译专家

    br>


      突然,有一个人想起日本突袭珍珠港时曾使用过“AE”。罗彻福特的情报小组的成员们立即翻查以前堆积如山的电文。








      经过各方面的推测和分析,罗彻福特断定:“AE”是太平洋中中途岛的代号。








      “AE”的军事行动是一场决定美国命运的大战,在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中极受关注。很多人不相信罗彻福特的推测。在这紧要关头,罗彻福特找到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要求中途岛守军司令部用明码发份密报:请求供应淡水。








      尼米兹同意罗彻福特的请求。很快,罗彻福特和他的小组成员们收到并破译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大将从海上发往日本大本营海军部的一份密电:








      “据报‘AE’缺乏淡水,请速增派淡水供应船!”罗彻福特略施小计,终于证实了自己的判断:“AE”就是中途岛。








      5月中旬时,罗彻福特掌握了日本联合舰队“AE”行动的全部计划和部署,包括日本舰队出发的准确时间、航线和准备发起进攻的海城……








      日本联合舰队山本司令还在梦想着再度取得太平洋珍珠港那样的辉煌胜利,却做梦也没有意料到他的所有计划都在美军的严密监视之下。








      1942年6月4日,日本做好充分准备的中途岛攻击失败,日本的航空母舰陷入一片混乱,美国舰载机从高空投下雷雨般的高-弹,鱼雷穿梭袭来……








      中途岛海战中美国人以劣胜优,击沉日本4艘主力航空母舰,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一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争的局势。








      “中途岛的胜利是情报的胜利。”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骄傲地说道。








      “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是英明地利用情报的胜利。”这是美国海战史专家莫里森分析后的总结。








      中途岛胜利取决于罗彻福特为首的情报小组对情报的截取、分析和判断。








      1943年4月13日,日本人发出一份绝密电报,经过紧张的工作,罗彻福特小组成功地破译出这一情报的内容: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海军大将在下一个星期从腊包尔到布干维尔视察,然后返回的详细日程安排。








      山本是日本军方认为有胆有识,精明能干的指挥官。1941年12月,他成功地偷袭了珍珠港,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灭。








      罗彻福彻凭着他敏锐的判断力,断定这是一个绝妙的机会:为珍珠港事件报仇雪恨。








      这份情报迅速地递送给司令部的情报官,再转往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








      1943年4月14日上午11点。尼米兹将这份情报亲手递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天下午14时,罗斯福的命令传到了尼米兹将军的手中:“复仇”。








      1943年4月18日6时,山本的座机于东京时间6点整准时起飞。7时35分整,美国“仙人掌”航空部队第339大队的18架P—38“闪电”式战斗机也同时起飞。9点35分,双方相遇,展开激烈的空中作战。9时38分,山本大将被击毙。








      美国海空奇袭山本,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山本的死,是日本在战争爆发后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被日本称为“甲级事件。”








      尼米兹在战后不无骄傲地说:“当时我们可以破译日本方面的所有密码,我们完全掌握了山本被击落那天的行动计划。击袭山本的成功,罗彻福特的功绩不可低估。








      罗彻福特在密码破译上的天才,为美军的胜利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直至1986年10月,美国国防部才做出早在44年前就该做出的决定:为表彰罗彻福特在中途岛海战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补授给他一枚国会功勋勋章。








      走上领奖台的是罗彻福特的儿子约翰·罗彻福特。1983年,罗彻福特带着遗撼离开了人世。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7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