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人物介绍 >> 世界人物 >> 历史名人正文
郭凤韶
郭凤秀
郭凤岐
最新热门    
 
郭凤莲:大寨铁姑娘二次创业的华丽转身(图)

时间:2009-4-17 23:06: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郭凤莲同志是风华正茂,是最美丽的领导。”

1964年,不满18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铁姑娘队队长。在铁姑娘队的22名成员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不过18岁。就是她们,在一场罕见的洪水冲毁了大寨的田地和房屋之后,和男人们一样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灾难。这些和男人们一样承受苦难和繁重劳动的少女们,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人们用“铁姑娘”来为她们命名。

郭凤莲回忆说:“参加了第一线的劳动,那就是奋不顾身地要干,就是一个字,干……而且当时想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样,这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对这个年轻的姑娘来说,最快乐的时刻是在参加劳动的一年之后。那个秋天,郭凤莲看着在废墟上重建的新居和40万斤粮食,激动不已。她第一次感受到智慧和勤劳具有多么大的力量,并深深沉醉于艰苦创业带来的成就感。更令她惊讶的是,大寨这个普通农村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报纸、电台和先进事迹报告会上。

1964年3月28日,时任山西省委书记的陶鲁茄向毛泽东汇报大寨事迹。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穷山沟里出好文章。”

1964年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表扬了一个小小的村庄——大寨,他把大寨精神总结为8个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这一切,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而郭凤莲也日益为人们所熟知。

1973年6月,26岁的郭凤莲成为大寨党支部书记,她走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高峰。她满足地看着大寨成为一片精神圣地,各地的人们朝圣般地涌来。当然,并不是每一个笼罩在光环下的人都能意识到光环背后的阴影。

郭凤莲坚信作为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具有普遍意义。但是,那个时代所有被历史裹挟着往前走的人恐怕都来不及思考:大寨模式是否适用于从农村到城市,从教育、卫生、科学、文化甚至到国防建设的一切领域?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逻辑又是否符合逻辑呢?

当大寨这篇“文章”被人在“文革”政治舞台上越做越大的时候,它的示范意义也就越来越偏离中国农村的实际。

劳动间隙,金嗓子郭凤莲给铁姑娘们表演节目(1964年摄)。铁矛 摄

昔日的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