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如今是廊坊固安的村庄,在地理意义上远不能同晋朝范阳国的方城并论。即便如此,那天下午,我们还是让追寻的脚步停到这里,希望能发现那些跟张华有关系的人和事。但最后我们失望而归,正如我们访问徐水张华村之后遭遇的失望一样,方城仅剩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而已。
“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也”……我们的追寻也远非起于晋书中的当头提醒。
一、牧羊少年
父亲张平去世时,张华尚未成年。对做过渔阳郡守的父亲印象有限。但父亲的早逝对张家,对少年张华的成长影响深远。由于孤贫,他不得不做起牧羊少年,以此同母亲相依为生。
人生艰辛,人生的考验早早地降临在张华身上,他见识到比同龄孩子多得多的人情世故,也获得比同龄孩子多得多的人间智慧。孤独时他能和万物对话,伤感时他能从父亲传下的先贤著作中汲取快乐和希望。
这样的境遇里长大的少年,有着怎样的心性和志气呢?他要前行,也要指引,没有父亲,谁又是这样的人呢?
同郡的卢钦见而器之,率先给予早熟的牧羊少年以关照。他是卢植之孙,世以儒业显,笃志经史,举必以材,清澹有远识,能得到他的关照不是少年的福兆么?
同乡刘放也对少年示以特别的爱,不但奇其才,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所有这些,都成为张华前进的动力。他“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他“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勇于赴义,笃于周急。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张华开拓发展空间的资本。
鹪鹩是一种鸟,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毛无施于器用,肉不登乎俎味”的鹪鹩在张华眼里异常亲切生动,“
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他看见的是鸟,也由鸟看见了人,有感于鹪鹩“动翼而逸,投足而安,委命顺理,与物无患,伊兹禽之无知,而处身之似智”,他不吝语言为之赋文———写鹪鹩,他也是写人生。
彼时张华尚不知名。
不知名的张华终于有一天要被喜怒不形于色的阮籍点名召见。他真有些忐忑,这位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当世名士,据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见了一位牧羊少年会怎样呢?
阮籍向来发言玄远,不臧否人物的,但见了张华,他赞赏不绝,脱口而出的一句“王佐之才也”,在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分量却重,足以对一位牧羊少年起到提携之力。
二、王佐
[1] [2] [3] 下一页